太極殿內。
朝會繼續。
這一次的朝會要解決許多問題,也是要對朝臣講明白他今後執政的大致方針,讓雙方能夠保持一致,定下大唐發展的方向。
皇帝也不是那麼好當。
李元吉耐著性子繼續聽取這裴寂的彙報。
“陛下,新皇登基,除了要安定庶民之外,按照往常慣例,要大赦天下。”
李元吉聞言目光一閃。
這所謂的大赦乃是古代為了緩解社會矛盾,對於絕大多數違法行為進行寬大處理的一種方式。
大赦不同於平常的赦免,因為適用範圍廣泛,表示皇帝的恩德,因此也被稱為‘德音’。
不過。
也不是所有人都在赦免的範圍之中,十惡之罪不會赦免。
“有多少人需要赦免?”
裴寂說道:“刑部和大理寺審查之後,共計有輕罪三千一百人,重罪五百八十二人。死罪三百七十六人。秦王麾下謀逆之人並不在此列。”
輕罪三千一。
重罪五百八十二。
這兩個也就罷了。
但是?
李元吉皺了皺眉頭,“怎麼還有死罪之人要赦免?”
裴寂急忙道:“此等死罪之人皆乃盜殺、私鬥、偷販私鹽,或私藏禁器,或大不敬,多數人都是遊俠。雖為死罪,但未及十惡,可以赦免。”
李元吉想都沒有想,就直接否定:“輕罪和重罪可以赦免,但死罪之人絕不可赦。”
“陛下,昔高祖登基之時,死罪之人亦獲赦免。”裴寂急忙說道,“此乃陛下德音……”
“嗬!”李元吉一聽這話忍不住冷笑了一聲,直接打斷了裴寂的話語,冷冷的說道:
“朕凶獰暴戾,天下皆知。難不成放了這些死罪之人,百姓還會稱讚我不成,什麼德音,朕根本不在乎。”
他連殺父自立都敢承認,早就不想要什麼好形象了。
正如他所說的那樣,人的成見就是一座大山,一天是眾人口中的畜生,那一輩子都是畜生,改不過來的。
既然如此,何必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原本在他的心裡麵就不太同意大赦這事,犯罪的人就不該赦免,但想到這是古代,那些輕重罪犯裡麵絕大多數可能都是逃避勞役、徭役,或者諸多的冤假錯案入獄,想了想也就同意了下來。
“死罪之人絕無可赦。”
“不過,朕雖然枉顧人倫,但也知人倫之情為大。”
“這次大赦,朕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各自歸家見一見家人,以全人倫,待秋收之後再歸來就刑。”
秋末之時,萬物肅殺,也是曆朝曆代集中處決死囚的時候。
隻是。
他的話語一落。
“啊?”
“這。”
“陛下!”
所有人包括裴寂在內齊齊的看向了李元吉,俱是被他這一番安排給驚在了原地。
“這?陛下。不可!”裴寂阻止道,他都被李元吉的這個操作給弄的有些頭昏了。
李元吉斜了他一眼:“有何不可?”
他可是從後世而來,死刑犯臨死前都會安排跟家屬見麵,哪怕地方再遠,也會安排專人接來。
他又不是真的唐朝人,自有他的做事原則。
安排人接家屬過來,他嫌太麻煩,也不想做。
但是讓這幫人回家去跟家人團聚一段時間卻能決定。
這幫人也逃不到哪裡去。
現在六月初,距離秋末還有三個月的時間,這麼多的時間,他絕對能夠建造出馬廄。
馬廄一出,就可以招募斥候騎兵。
沒有任何人和畜生,能夠躲過斥候騎兵的搜索,順便也能將整個大唐疆域地圖徹底的點亮。
如今。
係統地圖隻是點亮了長安城,出了長安城外太遠就像是籠罩了一層戰爭迷霧一樣。
李元吉心中清楚。
這是需要安排人出去開路,就能夠將地圖點亮,配合一座座城鎮中心,就能夠徹底掌控。
知道今日是正式大朝會,他心裡怎麼可能沒個完整的計劃。
雖然死囚這件事,他事先不知道,隻是臨時做的決定,但是他卻是敏銳的注意到這是一個機會。
類似商鞅立木為信的機會。
威信、威信!
殺父自立、剝皮充草,凶威已經有了。
現在就剩下‘信’了。
現在將死囚釋放,讓他們與家人團聚,秋末再回來受刑,不管死囚如何,隻要他能夠做到,那就足以立‘信’天下。
如此。
威信便足,做起事情就更加的方便,第一個五年計劃已經定下,現在要做的就是爭分奪秒的執行。
李元吉心思如電,說起來雖然話長,但是外麵也僅僅隻是一念間罷了,下方群臣可不知道李元吉心中想的這些。
裴寂直言道:“陛下如此安排,這幫死罪之人可就全部逃了,絕無回歸之意,還不如直接赦免。”
大赦不赦,又偏偏讓這幫人歸家?
這不是給這幫人機會逃亡嗎?
哪有人明知必死,還跑回來領死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敢肯定,那群死囚一旦出了長安城,回歸家鄉之後,必定逃亡天下。
這不是讓天下人嘲笑嗎?
李元吉這個極為矛盾的決定讓裴寂胸口像是壓了一塊石頭般難受,陛下非要跟他們這些臣子意見相左,做出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
實在是……
“我賭他們必定回來。”李元吉淡定的說道:“你當朕是什麼人?朕給他們機會,若是他們不想把握的話,那後果……”
李元吉一聲冷哼,滿目儘皆陰沉,看的下麵眾臣齊齊一個冷顫,完全明了李元吉沒有說完的話語,那就必然滿門誅連。
蕭瑀歎了一聲:“陛下何必如此,或許……”
“嗬!”
李元吉冷笑一聲,眼中寒光閃爍。
一朝天子一朝臣。
皇帝登基就是立規矩的時候,立皇帝的規矩,立他的規矩。
今日他就是要借著這些事情,來給群臣,給他們背後的世家、門閥,給天下立規矩。
李元吉冷笑一聲:“劉邦當年入主關中就與百姓約法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