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
李元吉隨意的坐在平台上,把玩著手裡的酒樽,目視著王揚走進來,直接開門見山的問道:
“什麼事情?”
他知道,若是沒有特彆重要的事情,王揚絕對不會來煩他。
王揚當即回稟道:“陛下,蕭侍中發來消息,稱大河今年水量不盛,正是整治河道、清堵淤塞的良機,請求陛下下旨征召民夫。”
李元吉神色淡淡的道:“要多少人?”
“至少二十萬。”王揚直接報了出來。
“二十萬人?”李元吉早在王揚開口之前就已經預料到了人數不會少,但是也沒有想到居然要二十萬。
二十萬人放在後世看著不多,但是放在大唐,尤其是關中一地,忽然間抽掉二十萬民夫,絕對會影響關中的生產秩序。
“他具體怎麼說?”李元吉好奇道。
“回陛下,蕭侍中自出長安之後,一路沿大河而下,沿途多有觀察大河水情,發現大河今年水位下降嚴重,多處支流斷流,正是應該抓緊時機清理淤塞,挖淤肥田。”
“僅僅隻是清理淤塞也要不了二十萬人吧?”李元吉灌了一口酒,示意左右給王揚端過去一盞。
“謝陛下!”王揚雙手接過,然後說道:“清理淤塞隻是開始,蕭侍中推測今年大河水情驟降,來年多半要大旱,所以更是要梳理沿途水道,修建水車、水渠,為來年灌溉防旱做好準備。”
“他做的很好。”李元吉聞言點了點頭,這些老臣雖然老是老,但是經驗確實足,但隨之卻搖頭說道:
“不過,征調民夫這件事卻不行。”
“杜氏雖死,但流毒仍在,之前流言仍舊沒有肅清,百姓心中仍舊存疑,此刻征調三十萬民夫,關中必動蕩。”
“這……”王揚頓時一臉的為難,他接到蕭瑀的來信之後,也預感到征調民夫不現實,但是又不得不來。
可若不征調三十萬民夫整治河道的話,來年遭遇大旱,卻是更為嚴重的問題。
畢竟,大旱之後就必定又會鬨蝗蟲,蝗蟲之後又肯定會有大疫,這都是曆次總結出來的血淚經驗。
正當他為難的時候,卻聽見李元吉說道:“朝廷不會征調民夫,但是朕可以給他調三十萬人。”
啊?
王揚一愣,旋即就想起了最近在各個縣城出沒的青壯,以及那數十萬大軍。
“陛下打算調動麾下親軍?”
李元吉聞言不屑一笑:“哪裡需要調動大軍,大軍自有安排,蕭瑀要青壯民夫,朕就給他青壯民夫。”
“不過,朕不是給他三十萬青壯,而是整整一百萬。”
王揚聞言當即震驚,脫口喊道:“多,多少?”
“一百萬!”李元吉神色淡淡的說道:“一百萬人若是不夠,他可以隨時開口。”
“哪怕是三百萬,五百萬的青壯,隻要他開口,朕一定給他湊足、湊夠。”
“大河自前朝開始就頻繁泛濫,蕭瑀既然要動手整治,那就索性一次性整治好,一勞永逸。”
王揚張著嘴巴,徹底被李元吉的大手筆給震驚到了,腦袋瓜裡嗡嗡作響,根本不知道此時此刻該說什麼。
三百萬,五百萬,隻要開口就給人。
這?
這!
這已經比上次賜予生殺予奪的權力都更加的震撼。
生殺予奪再強也隻是蕭瑀一個人強。
可是這一次可不一樣。
那不是三十萬人,也不是五十萬人,而是直接給一百萬人?
一百萬青壯!
若是稍有異心,這一百萬青壯轉眼間可就是百萬大軍。
想到這些,王揚心裡麵的激動和震撼瞬間就消弭無蹤,反而心中有種恐慌,語帶忐忑的說道:
“陛、陛下,這,這……”
百萬青壯!
前朝楊玄感舊事曆曆在目,百萬青壯在手,誰敢保證蕭瑀就不動歪心思了。
蕭氏當初可也立了南梁與南齊兩朝。
李元吉淡淡的掃了他一眼,不等王揚說完就直接說道:“朕知道你想說什麼,但是朕既然敢給,就絕不擔心。”
“該擔心的反而是蕭瑀才對,朕給予了他這麼大的權力,給予了他這麼多的人手。”
“若是他做不好的話,朕就拿蘭陵蕭氏填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