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雲當即回應:“讓這家企業優先申報,派專家組下周去漢東核查。隻要技術屬實,首批補貼就給他們,還要幫他們對接航空工業集團,拿到訂單,形成‘研發生產應用’的閉環。”
散會後,陸雲讓秘書擬寫《科創攻堅補貼實施細則》,明確補貼標準:“研發設備采購補貼50,人才引進補貼每人每年10萬,技術突破後再給一次性獎勵,最高5000萬。”
下午,他主持高科技企業座談會,邀請芯片、工業軟件、高端機床等領域的20家企業代表參會。某芯片企業負責人說:“我們的14納米芯片研發到了關鍵階段,缺光刻設備,買國外的要10億,要是有補貼,就能加快進度。”
陸雲回應:“補貼不僅幫你們買設備,還會協調中科院、清華等科研院校,派專家入駐企業聯合攻關,解決技術瓶頸。另外,政府會搭建‘產學研對接平台’,讓企業的研發需求直接對接科研資源。”
聽到工業軟件企業擔心“研發出來沒人用”,陸雲當場承諾:“政府采購優先選用國產工業軟件,還會組織車企、機床廠等下遊企業開展‘試用合作’,給試用企業也發補貼,形成上下遊聯動。”
座談會結束後,企業代表們信心滿滿。某高端機床企業老板說:“有了資金和政策支持,我們有信心一年內突破數控係統的進口依賴,讓國產機床用上‘中國芯’。”
傍晚,陸雲回到大院。曉陽舉著剛買的智能機器人跑過來:“爺爺,這個機器人是用數字幣買的,還能跟我對話呢!”陸雲抱起孫子,笑著說:“等咱們的高科技企業突破了技術,以後能買更多厲害的國產玩具。”
吃飯時,妻子說:“今天看新聞,很多高科技企業都在申報補貼,大家都說這是‘及時雨’。”陸雲夾了塊菜給她:“短期靠數字幣穩消費,長期靠科創補短板,隻有兩條腿走路,才能真正頂住外部壓力,把經濟根基紮穩。”
哄睡曉陽後,陸雲回書房,在《科創攻堅補貼實施細則》上補充:“設立‘容錯機製’,對研發失敗但技術方向正確的企業,不收回已發放的補貼,鼓勵企業大膽創新。”
深夜,他還在和專家團視頻會議,敲定評審標準:“技術先進性占40,產業鏈貢獻占30,研發能力占30,確保補貼發給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企業,不浪費一分錢。”
窗外的燈光下,陸雲看著“科創攻堅”四個字,心裡清楚:這2000億不僅是補貼,更是國家突破“卡脖子”難題的決心。隻有讓高科技企業站起來、強起來,才能在關稅戰中掌握主動權,守住經濟的長遠未來,護住萬家的安穩幸福。
敲定2000億科創補貼細則的次日,陸雲在部門協調會上,又拋出新部署:“批最後一批3000億數字消費幣,重點覆蓋東北三省和此前未納入的人群,比如偏遠山區農戶、城市低收入家庭,做到全國無遺漏。”
財政部門負責人立刻響應:“3000億按每戶3000元算,能覆蓋1億戶,東北占比60,剩下的40精準對接未覆蓋群體。我們會聯合民政、農業部門,核查未覆蓋人群名單,避免重複發放。”
陸雲點頭補充:“東北冬季寒冷,要針對性調整消費場景——把取暖設備、羽絨服等冬季剛需品納入數字幣高抵扣範圍,抵扣比例提至70,既幫老百姓過冬,也帶活本地保暖用品企業。”
民政部的同誌接話:“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偏遠山區農戶,部分沒有智能手機,我們計劃在社區服務站、鄉鎮政務大廳設‘線下兌幣點’,派專人幫忙兌換紙質消費券,確保人人能享補貼。”
“這個考慮到位。”陸雲翻到東北企業名單,“東北的裝備製造、農產品加工企業,之前受關稅影響大,這次要組織他們進社區搞‘惠民展銷’,用數字幣買產品再享額外9折,幫企業拓內銷。”
上午十點,祁同偉打來視頻電話,鏡頭裡是漢東偏遠山區的村委會:“之前沒領到數字幣的農戶都在問,這次要是覆蓋到,我們提前培訓村乾部,幫老人兌券、買農資。”
陸雲笑著回應:“山區全在這次名單裡,還會給你們加撥100萬專項經費,用於搭建臨時兌幣點和宣傳,彆讓老鄉跑冤枉路。另外,農資店要提前備足種子化肥,確保老鄉用數字幣能買到剛需品。”
掛了電話,陸雲讓秘書聯係東北各省商務廳:“下周組織‘冰雪消費節’,結合數字幣推出‘滿減+折扣’組合優惠,比如買雪地靴用數字幣抵70,再享9折,刺激冬季消費。”
中午,統計局老鄭送來數據:“前兩批數字幣已帶動全國消費增長15,東北若納入,預計能再拉漲3,還能消化當地15的農產品加工庫存,幫農戶增收。”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陸雲指著數據,“讓東北的糧食加工企業推出‘數字幣專屬禮盒’,把大米、豆油打包成惠民套餐,用數字幣買比現金便宜30,既幫企業去庫存,又讓老百姓得實惠。”
下午,陸雲帶隊去東北某社區調研籌備情況。走進社區服務站,工作人員已在調試兌幣設備,牆上貼滿數字幣使用指南。社區主任說:“我們提前摸了底,轄區有200多戶低收入家庭、150位獨居老人,都安排了誌願者上門幫襯。”
在社區超市,老板正忙著貼“數字幣抵70”的標識:“已經聯係本地羽絨服廠,備了500件羽絨服,還進了100台電暖器,就等數字幣落地,肯定好賣!”
喜歡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請大家收藏:()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