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林迅速記錄要點,堅定地說道:“高書記,您的指示非常明確且關鍵。組織部一定會組建專業、公正的考核小組,通過民主測評、實地調研、個人談話、查閱資料等多種方式,全麵、深入、客觀地對何衛國同誌進行考核。同時,我們會嚴格按照乾部任用條例,確保整個過程公開、公平、公正,每一個環節都經得起檢驗。”
高育良點頭認可:“春林,此次人事任命意義非凡,關係到呂州未來的發展走向。希望你們能高效、嚴謹地完成考核工作,及時向省委彙報進展與結果。過程中若遇到任何棘手問題,務必第一時間與我溝通。”
掛斷電話後,高育良站起身,走到窗前,凝視著窗外的城市街景。他深知,此次對何衛國的提名與考核,不僅是為呂州選拔一位合適的領導,更是他在漢東省官場布局中的重要一步。通過合理的人事安排,推動呂州借助重大項目實現經濟跨越發展,進而鞏固和提升自身在省內的影響力與話語權。他期待著何衛國能順利通過考核,為呂州注入新的活力,開啟發展的新篇章。
省委組織部這邊一有關於呂州市長接任人選考核的動作,消息就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在漢東省的官場高層間傳開。各位大佬們敏銳地捕捉到這背後可能隱藏的深意,也很快知曉了陸雲正謀劃引進一個舉足輕重的高科技大項目,而這個項目最終確定落地呂州。
李達康聽聞此消息時,正在辦公室裡審閱文件。當秘書小心翼翼地將這個消息告知他後,他手中的筆猛地一頓,臉色瞬間陰沉下來。作為京州市委書記,京州作為省會城市,無論是從資源配套、交通樞紐地位,還是人才彙聚程度來說,都堪稱省內翹楚,在他看來,這樣的高科技項目理所當然應花落京州。
李達康眉頭緊鎖,心中滿是憤懣與不解。他在辦公室裡來回踱步,腦海中不斷思索著陸雲此舉的意圖。在近期的諸多項目安排中,似乎陸雲總是刻意避開京州,將項目直接引入下麵的地市,這次更是如此,把這麼重要的高科技項目給了呂州。這讓他不禁覺得,陸雲這位常務副省長似乎對京州市,甚至對他本人有著某種程度的意見。
“哼,這陸雲到底想乾什麼?京州哪點比不上其他地市了?為什麼這些好項目都與京州無緣?”李達康低聲自語,語氣中滿是不甘。
他當然清楚,一個高科技大項目對於城市發展意味著什麼。它不僅能帶來大量的資金流入、創造眾多就業機會,更能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提升城市的科技競爭力和綜合影響力。而如今,這樣的機會卻被呂州截胡,這讓一心想要在政績上有所突破,帶領京州更上一層樓的李達康如何能不苦惱。
李達康停下腳步,望向窗外繁華的京州市區,心中暗暗思忖:“難道是我之前的某些舉動得罪了陸雲?還是他有著自己的政治盤算?”他深知,官場中的每一個決策背後,往往都有著複雜的利益考量和權力博弈。但無論如何,這次項目的旁落,讓他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他明白,僅僅憤怒和苦惱無濟於事。當下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陸雲的真實意圖,同時思考如何在未來的項目競爭中,為京州爭取更多的發展機會。李達康重新坐回辦公桌前,眼神逐漸變得堅定,他決定主動出擊,探尋這背後的緣由,為京州的發展謀求出路。而這場因項目布局引發的官場暗湧,也才剛剛開始,漢東省的官場格局,似乎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李達康心中煩悶難消,當機立斷喊來司機,急促說道:“備車,去省委,找趙書記。”不多時,車子便風馳電掣般駛向省委大院。
在趙立春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裡,李達康滿臉焦急與無奈,見到趙立春便急忙說道:“趙書記,我實在是憋不住了,得跟您好好彙報彙報。您也知道,最近省裡動作頻頻,尤其是陸雲常務副省長,他引進了個高科技大項目,竟然繞過京州,放到了呂州。”
趙立春靠在那張頗具質感的皮質椅背上,神色平靜,深邃的目光中透著洞悉一切的睿智。他抬了抬手,示意李達康坐下,緩緩說道:“達康啊,先彆急,慢慢說。”
李達康坐下後,眉頭緊緊擰在一起,語氣中滿是憤懣:“趙書記,京州可是省會城市啊,無論是資源、人才還是基礎設施,哪樣不比其他地市強?可陸雲這一連串動作,好幾個項目都避開京州,這次這個高科技項目更是,直接就給了呂州。這讓我實在摸不著頭腦,感覺他對京州,甚至對我本人都有意見。”
趙立春微微眯起眼睛,像是在思考著什麼,片刻後問道:“達康,你覺得陸雲這麼做,背後可能有什麼原因?”
李達康沉思片刻,臉上寫滿了困惑與不解:“趙書記,我想來想去,要麼是我之前某些工作上的做法,無意中得罪了他;要麼就是他有著自己的政治布局,想通過扶持其他地市,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您也清楚,一個高科技項目對城市發展的意義,這項目要是在京州落地,對咱們省的整體發展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啊,可現在……”
趙立春心中暗自歎息,李達康終究是當局者迷。其實,他一眼就看穿了陸雲的企圖。陸雲下一步想往上走,目標或是接任劉省長的位置,再不然就是調往彆處謀求更好的發展。而李達康,同樣覬覦著二把手的位置。陸雲怎麼可能給自己製造麻煩,為對手李達康送上政績呢?這背後的權力角逐與仕途謀劃,豈是李達康一時能參透的。
喜歡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請大家收藏:()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