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藤的治安簡報被輕輕置於桌角,陸雲揉了揉太陽穴,目光轉向全省發展的大盤子。作為省長,政法整治是急務,但教育、水利這些民生根基更需常抓不懈。窗外的陽光穿過雲層,在辦公桌上鋪開一片暖意。
“小何,把鄉村教育整合的最新報告拿來。”陸雲的聲音沉穩有力。他指尖輕叩桌麵,腦海裡浮現的是山區孩子背著書包翻山越嶺的身影——這是他上任後就惦記的大事,分散的村小太多,資源浪費不說,孩子上學太苦。
秘書小何很快抱來文件,最上麵的文件夾標著“教育均衡發展專項”,側麵貼滿便利貼。“省長,教育廳剛彙總的,全省486所村小完成整合,其中392所不足50人,94所雖有7098名學生但設施陳舊,共覆蓋3860名學生,調配教師726名。”
陸雲點頭,翻開報告細看。統計表顯示,整合涉及13個地市的偏遠鄉鎮,最大的村小在青石鎮,有98名學生卻隻有5名教師,課程開不全;最小的王家坪村小僅8名學生,2名老師堅守了12年。這些學校現已全部並入鎮中心小學。
“校車配置情況怎麼樣?”陸雲翻到下一頁。小何指著數據說:“財政采購320輛,企業捐贈210輛,共530輛校車投入使用,按‘一村一停靠點’規劃路線,最遠的孩子乘車時間控製在50分鐘內,比以前步行上學節省近兩小時。”
陸雲看著校車運行地圖,紅色線路標注的山區路段格外密集。“有76輛校車跑的是盤山路,”小何補充道,“教育廳反饋,這些車需要加強減震和防滑裝置,他們正聯係廠家做專項改裝,預計下周完成。”
“必須優先保障安全。”陸雲在報告上批注,“讓交通廳派技術骨乾全程監督改裝,改裝後要逐車驗收,合格一輛投入一輛。孩子的上學路,半點風險都不能有。”他想起調研時見過的懸崖公路,至今心有餘悸。
翻到家長反饋頁,密密麻麻的留言透著暖意。青石鎮一位家長寫道:“以前孩子在村小沒英語課,現在鎮小學有專職老師,這次月考英語考了92分,全家都高興壞了!”但也有抱怨:“鎮小學食堂太遠,孩子中午吃飯要排隊半小時。”
陸雲指著這條留言:“讓教育廳協調各鎮中心小學,擴建食堂或增設窗口,實在不行就錯峰就餐。另外,山區孩子大多住讀,要配足生活老師,晚上多安排自習輔導,幫他們儘快適應集體生活。”
教師調配情況讓他稍感安心。報告顯示,726名村小教師中,698名已到鎮中心小學任職,通過提高山區補貼和職稱加分政策,沒人申請調離。還新招聘了128名年輕教師,補充英語、計算機等薄弱學科。
“要關注老教師的適應情況,”陸雲叮囑,“村小老師以前包班教學,到鎮小學要適應教研組模式,讓教育局組織專項培訓。還有那些教齡三十年以上的老師,要給他們安排榮譽稱號,不能讓實乾者寒心。”
小何正記錄著,教育廳廳長的電話打了進來,語氣激動:“陸省長,剛統計完,整合後的鎮中心小學升學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1,尤其是英語和科學學科,進步太明顯了!家長們送了二十多麵錦旗到教育廳呢!”
陸雲笑著回應:“這才是整合的意義,不是簡單合並學校,是讓優質資源流動起來。但彆驕傲,校車安全、食堂改善這些細節要盯緊,下周我要去幾個鎮小學實地看看。”
掛了電話,他翻看校車維保記錄,發現530輛校車已建立“每周一檢”製度,76輛盤山路校車加裝了北鬥定位和防撞係統,還配備了急救箱和防滑鏈。交通部門每天發布山區路況預警,確保行車安全。
“做得不錯,”陸雲對小何說,“但長效機製要建牢。讓教育廳每季度搞一次家長滿意度調查,低於90分的鎮小學要限期整改。教育是良心活,必須常抓不懈。”
中午休息時,陸雲翻看孩子們的作文本,有篇作文標題是《我的新學校》:“校車像黃色的大麵包,把我們送到有籃球場的新學校,老師用電腦上課,中午的西紅柿炒雞蛋比家裡的還香……”稚嫩的字跡透著喜悅。
下午,他讓小何聯係財政廳,追加鄉村教育專項經費。“給每個鎮中心小學配一套多媒體設備,再建個圖書室,讓孩子們能看到更多課外書。錢不夠就從省級預備費裡調,教育投入不能省。”
教育廳很快傳來消息,已聯合衛健部門製定出“山區孩子營養食譜”,每天保證一葷一素一湯,每周加兩次牛奶和水果。還招募了300多名退休教師當誌願者,放學後給孩子輔導功課。
陸雲看著窗外漸暗的天色,心裡踏實了不少。486所村小的整合,3860名孩子的上學路,530輛校車的安全運行……這些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家庭的期盼,是漢東教育均衡的腳步。
“明天去趟最遠的雲棲鎮中心小學,”陸雲對小何說,“我要看看孩子們的課堂,嘗嘗食堂的飯菜,聽聽老師和家長的心裡話。報表上的數字再好,不如孩子臉上的笑容真實。”
小何應聲準備,知道這又是一次長途奔波——雲棲鎮離省城有五個小時車程,一半是山路。但他更清楚,省長心裡裝著的,從來都不隻是紙上的計劃,而是每個山區孩子實實在在的幸福與未來。
喜歡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請大家收藏:()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