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社廳很快推出了“技能提升計劃”,在各市設立培訓點,免費教電工、焊工、計算機操作等技能。京州的李陽,就利用周末去學了編程進階課程。“現在公司在搞新項目,學了新技能,以後說不定能升職加薪。”他拿著培訓證書說,“政府還幫我們聯係了考證機構,不用自己花錢,特彆省心。”
岩台的張大姐,也報名參加了管理員培訓。
“以前隻會管車間衛生,學了管理知識,現在能幫著安排生產計劃了。”她說,“上個月廠裡還漲了工資,我現在一個月能拿五千多,比剛入職時多了一千,這都是學習的好處。”
漢東的變化,不僅老百姓看在眼裡,媒體也紛紛報道。《京都日報》專門刊發了題為《漢東:以營商環境促就業,以民生改善暖人心》的文章,提到“漢東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吸引企業,以企業發展帶動就業,再以就業改善推動民生,形成了良性循環,為地方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中央電視台的記者,也來到漢東采訪。在京州園區,記者采訪了王磊的服裝廠,看到工人們在明亮的車間裡工作,食堂裡飄著飯菜香,幼兒園裡傳來孩子的笑聲。“以前總聽說年輕人不願回內地,現在看來,隻要有好的就業和生活環境,大家還是願意回來的。”記者在報道裡說。
麵對這些肯定,陸雲在班子會上保持著清醒:“現在的成績隻是暫時的,咱們不能鬆懈。接下來,還要吸引更多高科技企業來漢東,創造更多高質量的崗位,讓年輕人不僅能在家鄉就業,還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高育良點頭:“我已經讓省招商局對接了幾家新能源企業,他們有意來漢東建廠。隻要能把這些企業留住,不僅能帶動就業,還能提升漢東的產業水平,讓漢東的發展更有後勁。”
在漢東的各個角落,變化還在繼續。京州的科技園裡,新的研發中心正在建設;岩台的農產品加工廠,新的生產線即將投產;雲山縣的鄉村公路,正在拓寬修整……每一個變化,都藏著老百姓對好日子的期待,也藏著漢東乾部們的努力。
傍晚時分,陸雲沿著京州的河邊散步,看到下班的工人騎著電動車回家,家長帶著孩子在河邊玩耍,老人在廣場上跳舞。他想起剛到漢東時的場景,那時園區冷清,街道安靜,很多年輕人在外漂泊。而現在,滿街的煙火氣,滿臉的笑容,都是漢東越來越好的證明。
“隻要咱們始終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漢東一定會越來越好。”陸雲心裡想著,腳步也變得更堅定。他知道,未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隻要和老百姓一起努力,漢東的發展畫卷,一定會更加精彩,更加溫暖。
漢東的初秋透著清爽,省統計局辦公樓卻忙得熱火朝天。工作人員對著電腦反複核對數據,局長周明攥著初步核算表,指尖因用力而發白:“這次數據超預期,得馬上給陸書記、高省長送過去!”桌上的報表上,“gdp增長6.8”的數字格外醒目。
周明趕到省委時,陸雲和高育良正討論產業規劃。接過報表,陸雲目光先落在“就業”欄:“新增就業2.3萬人,失業率降至3.9,比去年同期降了1.5個百分點——這個成績,比gdp增長更讓人踏實。”高育良點頭:“就業穩了,老百姓的日子才穩,經濟增長才有根基。”
省發改委主任隨後趕來,補充了產業數據:“上半年新增企業426家,其中科技類78家、農產品加工135家。岩台的罐頭廠帶動3個村種桃,雲山縣的電子廠讓200多村民家門口就業,產業鏈的帶動效應越來越明顯。”陸雲翻著附件:“要重點扶這些能帶動民生的企業。”
當天下午,省委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陸雲把數據投影在大屏幕上:“大家看,gdp增長6.8,超預期1個百分點,但更關鍵的是‘質量’——民生相關產業貢獻了45的增長,說明我們走的‘民生優先’路子是對的。”台下響起輕聲議論,不少人點頭認同。
省人社廳廳長接著彙報:“我們做了抽樣調查,89的返鄉就業者表示‘收入不低於外地’,93說‘能照顧家人’。京州電子廠有個工人,以前在南方打工每年攢3萬,現在在家門口上班,能攢4萬還能陪孩子,這種‘獲得感’比數字更重要。”
趙立明從紀委角度補充:“督查發現,企業對營商環境滿意度達92,比去年提高10個百分點。之前的‘審批慢’‘攤派’問題基本解決,有老板說‘現在辦手續不用托關係,一周就能搞定’——環境好了,企業才願意紮根。”
高育良拿起筆,在報表上圈出“消費”數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2,這是民生向好的信號。以前老百姓舍不得花錢,現在就業穩了、收入漲了,社區超市、餐館生意都火了,京州早市的攤位比去年多了三成。”
討論到下一步計劃,省招商局局長說:“已對接5家新能源企業,落地後能提供260個技術崗位,月薪8000以上,還能吸引高學曆人才。我們打算配套‘人才公寓’,讓回來的人能安家。”陸雲點頭:“不僅要引企業,還要留人才,這樣發展才有後勁。”
省農業農村廳廳長也發言:“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12,雲山縣的果醬廠把桃子附加值翻三倍,以前爛在地裡的果子,現在能賣10塊錢一斤。接下來要建冷鏈物流,讓更多農產品走出去。”陸雲叮囑:“得讓農民跟著產業鏈賺錢。”
會議間隙,小陳遞來百姓來信。陸雲翻開一封,是岩台村民王桂蘭寫的:“兒子在罐頭廠上班,每月5000多,今年家裡桃子賣了4萬,比往年多賺一半,還蓋了新廚房。感謝政府讓日子有奔頭。”他把信遞給高育良:“這才是我們要的經濟增長。”
喜歡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請大家收藏:()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