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立刻走訪這10戶人家,發現有的家裡蓋了兩層小樓,有的買了私家車,與“貧困戶”身份完全不符。麵對證據,當地村乾部不得不承認,是通過篡改電子檔案、偽造材料,幫親戚騙取補貼。
反貪部門迅速介入,對涉案的村乾部和鄉鎮民政乾部立案調查,追回被騙取的補貼資金20餘萬元。消息傳到陸雲辦公室,他讓秘書將這個案例整理出來,發給所有核查小組,提醒大家重點排查“關係戶”問題。
南部某省的核查小組,則遇到了“紙質檔與電子檔完全一致,但農戶未受益”的情況。電子檔顯示,某村20戶農戶領了大棚種植補貼,可實地走訪時,農戶們卻紛紛表示“沒見過補貼,也沒種過大棚”。
核查組順著線索追查,發現補貼資金被鄉鎮
農業站站長挪用,用於個人投資,還聯合村乾部偽造了“大棚驗收報告”和“補貼領取簽字表”,紙質檔和電子檔都是按照虛假情況填寫的,做得天衣無縫。
若不是核查組堅持“數據與實地結合”,這個隱藏極深的貪腐問題,恐怕很難被發現。反貪部門接到線索後,迅速將涉案站長抓獲,追回挪用資金50餘萬元,並啟動了大棚建設項目,讓農戶真正受益。
一周後,核查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共發現問題線索80餘條,涉及違規發放補貼、偽造脫貧材料、挪用資金等多個方麵,已有30餘名基層乾部被立案調查,追回資金150餘萬元。
陸雲將這些成果整理成報告,送到最高層辦公室。最高層翻看報告時,對陸雲說:“你們做得很及時、很到位,清除這些基層蛀蟲,才能讓民生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讓老百姓相信政策、支持政策。”
得到肯定後,陸雲更加堅定了推進核查工作的決心。回到辦公室,他立刻召開會議,要求各小組繼續深入核查,對已發現的問題線索,要一查到底,同時做好問題整改的前期準備,確保核查結束後,能及時解決基層存在的問題。
會議結束後,陸雲站在窗前,看著外麵的夕陽,心裡清楚,此次交叉核查,不僅是一次“反腐行動”,更是一次“民心守護行動”。隻要堅持較真碰硬,就能還基層一片清明,讓鄉村振興的道路走得更穩、更遠,讓每一個老百姓都能感受到政策的溫暖。
接下來的日子裡,核查小組依舊在基層奔波,有的在偏遠山村走訪農戶,有的在民政部門核對數據,有的在配合反貪部門固定證據。雖然辛苦,但每個人都乾勁十足,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守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為基層的發展掃清障礙。
而陸雲,每天都會翻看各小組的進展報告,及時協調解決遇到的問題,確保核查工作不打折扣、不走過場。他心裡始終記著,不管是之前的農村工作,還是現在的基層核查,核心都是為了老百姓,隻有把老百姓的事辦實、辦好,才對得起自己的職責,對得起高層的信任。
交叉核查進入第三周,西南片區的核查數據像潮水般湧向陸雲辦公室,每一頁報表都記著各地發現的問題,密集程度遠超協調專班最初的預判,也讓辦公室的氣氛愈發凝重。
西南第一核查組剛完成片區西北部6個縣的排查,組長在彙報中直言:“這6個縣沒有一個能逃過虛假貧困戶建檔問題,涉及村乾部、鄉鎮乾部親屬就有9200餘戶。”
更離譜的是,不少涉事家庭名下有經營性門店、家用轎車,生活條件遠超貧困標準,卻能連續三年穩定領取幫扶資金,初步統計涉案金額已經突破1億元。
其中某縣的造假模式更是“標準化”:鄉鎮民政辦工作人員提前做好統一的收入證明模板,批量填寫虛假的低收入信息,再由村乾部統一代簽補貼領取記錄。
電子檔案裡的家庭收入、住房情況、就業狀態等數據,和紙質檔案一一對應,若不是核查組堅持“不看材料先訪戶”,根本找不到任何破綻。
西南第二核查組把重點放在了片區東北部的山區,這裡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補貼截留問題早已成了“潛規則”。
核查人員發現,不管是低保金、種糧補貼,還是冬季給老人發的取暖補貼,隻要到了鄉鎮一級,村、鄉兩級乾部就會找借口扣錢。
有的說要收“檔案整理費”,有的說要扣“資金劃撥手續費”,扣除比例少則10,多則15,涉及農戶超過13萬戶,截留的資金加起來有1.6億元。
在某偏遠山村,核查組見到了81歲的老農,老人顫巍巍拿出補貼存折,上麵清楚寫著每月低保金850元,可老人說實際到賬隻有720元。
“我問過村乾部為啥少錢,他說這是上麵定的規矩,扣了錢才能把剩下的發下來,我怕再問,連這720元都領不到了。”老人的話讓核查人員心裡發酸。
西南第三核查組則聚焦片區南部的丘陵地區,這裡的“項目資金挪用”問題比想象中更嚴重,幾乎每個鄉鎮都有類似情況。
核查發現,當地18個鄉鎮,先後以“農產品種植基地”“鄉村水利設施建設”“鄉村道路硬化”等名義,向上級申請補助資金,總共套取了5.2億元。
可這些資金裡,有近80都沒用到正經項目上,要麼隻挖了個地基就停工,要麼乾脆連工地都沒開,隻做了一套完整的申報、驗收材料應付檢查。
喜歡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請大家收藏:()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