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軍看著這一幕,悄悄對老省長說:“你看,這就是陸雲的魅力。不是靠權力,是靠實乾的初心,能吸引這麼多年輕乾部跟著乾。咱們沒看錯人。”
老省長點點頭:“以後這樣的座談會要多開,讓陸雲的理念傳得更廣,讓更多年輕乾部願意紮根基層、為民辦事。這才是咱們老輩人該做的,把好風氣傳下去。”
陸雲送走大家後,剛回到辦公室,就接到了何衛國的電話。電話裡,何衛國興奮地說:“陸首長,漢東的鄉村產業路又延伸了十裡,帶動了三個村的農產品銷售。老百姓都說是您當年帶的好頭,讓我們能一直乾實事。”
陸雲聽得心裡暖暖的,叮囑道:“繼續好好乾,彆驕傲。要多關注老百姓的新需求,比如農產品的銷路,要是有困難,隨時跟我說,我幫你們協調。”
掛了電話,陸雲看著窗外的夕陽,心裡滿是感慨。他知道,自己的堅守,不僅得到了老輩人的認可,帶動了年輕乾部的熱情,更讓實乾為民的風氣在京都、在地方慢慢傳開。
秘書進來送晚飯時,看到陸雲臉上的笑容,笑著說:“今天的座談會開得太成功了,不少年輕乾部都說,以後要以您為榜樣,去基層乾實事。”
陸雲拿起筷子,輕聲說:“不是以我為榜樣,是以‘為民’為榜樣。隻要大家都把老百姓放在心裡,不管在哪個崗位,都能把事辦好。”
晚飯過後,陸雲又坐在辦公桌前,翻開筆記本,在之前寫的“不搞幫派非無援,實乾者自有民扶”後麵,添了一行:“老輩期許催實乾,初心相傳育新人。為民之路雖遠,行則將至;實乾之風雖微,聚則成勢。”
此時的京都,夜色漸濃,各部委的辦公樓裡還有不少燈光。年輕乾部小王正在整理座談會筆記,把陸雲“先聽後乾”的建議記在扉頁;小李則在修改基層乾部選派方案,把“老百姓需求優先”寫進了核心原則。
而在漢東、東南省的基層,何衛國還在鄉村產業路的施工現場,李明正在接待來訪的村民。他們或許不知道京都裡的這些變化,卻在用行動踐行著陸雲的初心,也在用實績證明著——隻要真心為民、踏實乾事,就一定能贏得認可,就能讓更多人跟著一起,把這條為民之路走得更遠、更穩。
東南省的春天剛過,省政府門口就熱鬨起來。第一批來取經的是西南某省的考察團,剛下高鐵就直奔省政府,對接的同誌笑著說:“早就聽說侯省長抓民生有辦法,這次特意來學真招。”
侯亮平沒搞虛的,直接把考察團帶到了老城區的老舊小區。看著加裝好的電梯旁圍滿笑臉的老人,考察團的同誌不停拍照,還拉著老人問:“審批快不快?自己要花多少錢?”
老人笑著答:“審批才15天,政府補一半,我們老兩口沒花多少,現在出門方便多了!”考察團的同誌連忙記下,說回去也要按這個模式推進。
從小區出來,侯亮平又帶他們去了沿海的防汛物資便民點。看到救生衣、抽水泵整齊碼放,還貼著“村民可就近領用”的標識,考察團團長感慨:“把物資放老百姓身邊,這才是真便民,我們回去就學。”
侯亮平沒藏著掖著,當場讓水利廳同誌把便民點的管理台賬拿出來,從物資采購到日常維護,每一項都詳細講解,連遇到的“村民領用登記繁瑣”的問題也如實說。
“之前登記要填三張表,老百姓嫌麻煩,我們改成電子登記,手機掃下碼就行。”水利廳同誌的話,讓考察團的同誌眼前一亮,趕緊記下改進方法。
幾乎同一時間,漢東省的鄉村產業路沿線也迎來了北方某省的考察團。何衛國帶著他們走在新修的產業路上,看著貨車滿載農產品往外運,考察團的同誌忍不住問:“這條路修的時候,村民有意見嗎?”
“怎麼沒意見?一開始有人覺得占了自家地。”何衛國笑著說,“我們挨家挨戶聊,說路通了能賣好價錢,還請村民當監督員,最後大家都主動幫忙。”
考察團的同誌聽了,連忙讓隨行人員記下“村民參與監督”的做法,說回去修鄉村路時,也要這麼乾,彆搞“乾部說了算”。
漢東省的飲水工程現場更熱鬨。施工隊正忙著鋪設管網,考察團的同誌圍著負責人問技術細節,負責人也不藏私,把“雨季施工防滑坡”的經驗一一分享,連之前踩過的“管材型號選錯”的坑都主動說。
“之前用的管材不耐壓,爆了一次,我們立刻換成更粗的,還加了壓力監測儀。”負責人的坦誠,讓考察團的同誌更放心,說這樣的“教訓”比成功經驗更有用。
消息傳到京都,各部委也動了起來。發改委牽頭組織了民生項目觀摩團,專門去東南省、漢東省看項目推進。觀摩團裡有不少之前覺得“民生項目難落地”的乾部,看完後觀念徹底變了。
一位負責項目審批的乾部說:“以前總覺得基層執行力差,現在看,不是差,是沒找對方法。侯省長簡化審批、何省長讓村民參與,這些招兒我們回去就能用。”
民政部也組織了基層治理考察組,去東南省的社區看“老人食堂”“兒童托管點”的運營。看到社區工作人員拿著“需求清單”逐戶走訪,考察組的同誌說:“先摸需求再辦事,這才是精準服務,我們之前搞的不少項目,就是沒摸準需求才成了擺設。”
侯亮平、何衛國接待得認真,陸雲也沒閒著。常有考察團的省份領導私下聯係他,請教“怎麼讓乾部願意實乾”,陸雲總說:“彆搞考核指標堆砌,多去基層看老百姓的反應,乾部乾沒乾事,老百姓最清楚。”
有次西北某省的省長打電話,說想借鑒東南省的防汛經驗,陸雲當即安排北方水利專家跟著去,還叮囑:“要結合西北的氣候特點,彆生搬硬套,遇到問題及時調整。”
專家去了之後,不僅幫西北某省製定了防汛
喜歡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請大家收藏:()名義我改變了漢大幫的命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