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上用朱砂畫著淡淡的靈氣流轉紋路。“這一年,你們把‘心’穩住了,今日,該讓你們知道修行的路怎麼走了。”
孩子們圍坐在桌前,眼裡滿是期待。軒轅洛羽摸了摸胸口,那裡偶爾會傳來微弱的暖意,是去年血脈覺醒後留下的痕跡。
風挽歌攥緊了草葉,想起弘慈大師說過“音能通神”;帝君濤則盯著青石板上的紋路,盼著能早點學厲害的功夫。
張明陵拿起一塊青石板,指尖順著紋路滑動,朱砂在晨光下泛著微光:“咱們修行的路,叫‘心途六境’,每一步都要跟著心走,急不得。”
他先指向石板上最淺的一道紋路:“第一境,叫鏡心境,心如明鏡,映照己身。”
張明陵蹲下來,看著軒轅洛羽的眼睛,“洛羽,你剛來時,能清楚記得後媽打你的疼,也能記得李老師給你的雞蛋,這就是‘映照己身’。
知道自己受過什麼苦,也知道自己心裡藏著什麼暖。修到這一境,要先靜心滌慮,像擦鏡子一樣擦乾淨心裡的慌和怕,才能感知到天地間的‘靈氣’,把它引進身體裡。”
他又指向第二道紋路,朱砂色深了些:“第二境,燭明境,心燈燭照,破妄見真。”
張明陵看向風挽歌,“挽歌,你去年吹草葉時,能聽出風裡的聲音,這就是‘心燈’亮了。到了這一境,心裡的光要像燈燭一樣。
能照破謊話,照破害怕,比如以後遇到壞人騙你,你能一眼看穿;也能照清自己想走的路,知道自己要學什麼、護什麼。
這時靈氣會在你身體裡變成‘焰’,比之前更有力,能撐起術法和武技。”
第三道紋路赤紅如焰,張明陵的指尖頓了頓:“第三境,曜徹境,心曜徹照,通明無垢。”
他看向帝君濤,“濤兒,你這一年學會了不隨便發脾氣,就是在把心裡的‘躁’磨掉。到了這一境,心裡的燈燭會變成太陽一樣的‘心曜’,把你身體裡的瑕疵、心裡的雜念都照得清清楚楚。
再一點一點去掉,就像你把石子磨光滑一樣,把自己磨得‘無垢’,這樣才能接得住更強大的力量,為以後感應天地法則打基礎。”
孩子們聽得入神,公孫天啟小聲問:“爺爺,那第四境是什麼呀?”
張明陵笑著摸了摸他的頭,指向第四道深藍紋路:“第四境,歸墟境,納力歸墟,天人初感。
就像天啟你喜歡看雲,能看出雲要下雨,這就是‘感應’的苗頭。到了這境,你身體裡會有個‘墟穴’,能裝下很多很多靈氣
還能慢慢感應到天地的法則,比如雷什麼時候來,風往哪吹,甚至能輕輕引動一點,像張師衡道長引雷那樣,不過那還遠著呢。”
第五道紋路泛著金芒,帶著威嚴:“第五境,域命境,域場命理,執掌方圓。”
張明陵看向冰玄天,“玄天,你體質偏寒,卻能慢慢暖過來,就是在學著掌控自己的‘寒’。
到了這境,你能把自己懂的法則變成‘領域’,在領域裡,你就像這片地方的‘主人’,能定規矩。
比如讓敵人變慢,讓朋友變快,甚至能輕輕改一點‘命’,比如提前知道一點危險,避開它。像玉虛子爺爺、弘慈大師,都在這境裡。”
最後一道紋路純白如光,近乎透明:“第六境,真一境,萬法歸真,唯我唯一。”
張明陵的聲音帶著敬畏,“到了這境,你就和自己修的‘道’融在一起了,劍修就是劍,法修就是法,像李卿蕭宗主,他的道就是劍,他在的地方,劍的法則就圍著他轉。這是凡間最難的一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講解完,張明陵把青石板分給孩子們:“你們現在,剛夠到‘鏡心境’的邊,接下來,咱們就從‘引靈入體’開始練。”
他讓孩子們坐在青石板上,閉上眼睛:“彆想彆的,就感受風,風裡有鬆針的氣,有泥土的氣,還有一種很輕、很暖的氣,那就是靈氣。試著用心裡的‘暖’去碰它,像招手讓朋友過來一樣。”
軒轅洛羽閉上眼睛,想起去年血脈覺醒時的暖意,試著用那份暖去碰風裡的氣。
忽然,指尖傳來一絲癢意,像有小蟲子在爬,順著指尖往胳膊上走,暖融融的,很舒服。
他睜開眼,看見張明陵笑著點頭:“洛羽,引到了,彆慌,讓它慢慢走。”
風挽歌握著草葉,試著用吹調子的節奏去感受靈氣,草葉輕輕晃了晃,一股靈氣順著草葉鑽進他手裡。
和他的氣息纏在一起,他忍不住吹了個短調,靈氣竟跟著調子轉了個圈。“爺爺,它跟著我的調子動!”風挽歌驚喜地喊。
帝君濤一開始太著急,攥緊拳頭想“抓”靈氣,卻怎麼也抓不到。
張明陵拍了拍他的肩:“彆用力,像抱小貓咪一樣輕。”
帝君濤放鬆下來,果然,一股靈氣慢悠悠鑽進他手心,他忍不住笑了:“好像有小暖球在手裡!”
公孫天啟摸著手腕的胎記,靈氣靠近時,胎記輕輕發燙,靈氣順著胎記鑽進身體,他覺得心裡很靜,像坐在潭邊看雲。
冰玄天則慢慢引導靈氣繞著身體走,靈氣經過寒處時,寒氣淡了些,他悄悄睜開眼,眼裡有了點光。
這時,張師衡提著雷擊木劍走來,看到孩子們引靈成功,眉頭舒展了些:“引靈隻是開始,往後每日寅時,來雷法殿練吐納,我教你們穩住靈氣。”
雲虛真人也不知何時站在院外,手裡拿著新的符紙:“等你們靈氣穩了,我教你們畫‘引靈符’,讓靈氣跑得更快些。”
弘慈大師的聲音從遠處傳來,還帶著木魚聲:“孩子們練累了,就來我這吃點心,練心也要吃飽飯嘛!”
孩子們笑著應著,手裡的青石板還帶著餘溫。軒轅洛羽看著身邊的夥伴,看著周圍的長輩。
又摸了摸懷裡的《道德經》,忽然覺得,“心途六境”雖然遠,可身邊有這麼多人陪著,一步一步走,好像也不難。
晨霧散儘,陽光灑在青石板上,靈氣在孩子們身邊輕輕流轉,像一層淡淡的光。龍虎山的修行路,就這樣在暖融融的晨光裡,正式為五個孩子鋪開了。
往後有苦有累,卻也有笑有暖,有家人相伴,有道心相護,更有一片人間的煙火,等著他們長大後,用自己的力量去守護。
喜歡五位主角救世?天策傳!請大家收藏:()五位主角救世?天策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