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留下的那縷“鎮地力”融入他的氣海,一柄暗金色、刻有太陽神紋的戰錘在他手中凝實。
重量驚人,他卻覺得無比趁手。錘頭觸地,地麵微震,卻並非破壞,而是帶來一種奇異的“穩固”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豁然開朗,力量的真諦,在於“控”而非“放”,真正的剛猛,是能放能收,是如山嶽般不可撼動的守護。
公孫天啟站在一條龜裂的荒蕪大地上,一側是殺氣騰騰追來的古代騎兵,另一側是麵黃肌瘦、眼神絕望的逃荒難民,雙方都衝向同一輛載滿糧草的破舊木車。
混亂、饑餓、殺意交織成巨大的旋渦,幾乎要將他吞沒。
公孫天啟急得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他拿出自己的小木弓,卻不知該射向何方。射向騎兵?他不想殺人。射向難民?他們隻是想要活下去。
腕間那玉鐲胎記灼熱發燙,一股莫名的悲傷與急切湧上心頭。
他閉上眼,不再去看那混亂的場麵,而是努力去回想龍虎山雨後蓬勃生長的嫩芽,去想潭水中悠然擺尾的遊魚,去想生命最本真的渴望,生存與繁衍。
“要有吃的……要攔住他們……不要傷害……”他喃喃自語,遵循著本能,以手代弓,引動了體內那絲來自耀承的神性力量。
靈氣自然彙聚,在他“弓”前化作一支翠綠欲滴、充滿勃勃生機的光箭。
他鬆開“弦”,光箭射向難民前方,落地瞬間生長出累累果實與飽滿的麥穗,暫時止住了他們的衝勢。
緊接著,他又引出一支銀白色、帶著冷靜氣息的光箭,射向騎兵的馬蹄前方,地麵瞬間化出一片光滑的冰麵,馬匹受驚嘶鳴,隊形頓時混亂停滯。
沒有殺傷,隻有巧妙的疏導與賜予。劉邦留下的那縷蘊含“智謀”與“生機”的意念讚許地融入他的神識。
一柄雕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圖騰的長弓在他手中成型。
他拉開空弦,能清晰感受到天地間各種屬性的生靈之氣與之呼應。
他明白了,四象之力,是調和與轉化萬物生機之力,他的箭,是“生”之箭,旨在維係平衡,護佑生靈。
冰玄天陷入一片絕對的酷寒領域,狂風卷著冰刃般的雪花,要凍結一切。
更可怕的是,寒風中有無數細微的、充滿恐懼與痛苦的意識碎片在哀嚎,那是被極致嚴寒所折磨的靈魂回響。
冰玄天自身血脈中的寒意被外界徹底激發,幾乎要失控地向外爆發,將這方天地徹底化為死寂的冰獄。
他猛地抱緊雙臂,牙齒打顫,不是因為冷,而是因為害怕,害怕自己變成隻會帶來凍結與死亡的怪物。
他想起夥伴們放心把手放在他不再那麼冰冷的手心。一股強烈的意願湧起:不要傷害!要保護!
他放棄了對抗,也不再放任。而是以全部心神去感受、去理解、去嘗試掌控自己血脈中的每一絲寒意。
他將力量極致內斂,再小心翼翼地引導而出,不再是肆無忌憚的爆發。
而是化作一個巨大的、透明的、晶瑩剔透的冰晶護罩,輕柔地倒扣下來,將那些哀嚎的靈魂碎片與致命的寒風隔絕開來。
護罩之內,寒意被奇妙地轉化為一種恒定的、適宜的清涼,肆虐的風雪被擋在外麵,內部的溫度反而讓人感到一絲安全的暖意。那些痛苦的意識碎片漸漸平靜下來,仿佛找到了避風港。
朱元璋留下的那縷“溫寒之意”融入他的血脈,一杆修長、冰晶般透徹、槍刃流轉著淡淡藍芒的長槍在他手中凝結。
槍身觸手冰涼,卻再無昔日刺骨的戾氣,反而有一種如臂指使的溫順。
他握緊槍杆,感受到的是一種“守護之壁”的堅韌。
他明悟,極寒並非隻為毀滅,亦可化為守護生機的絕對屏障,冰封之下,亦可存續暖流。
洞口的光紋漸漸淡去。隻有一縷若有若無的歎息般的意念在山洞中最後回響,仿佛跨越千年而來的注視,最終化作清風散去。
孩子們沉默地站著,卻仿佛都聽見了一句話:“前路漫長,慎之,重之。”
考驗終結,五個孩子被送出洞窟,彼此相望,眼中皆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沉靜與了然。
他們手中的兵器或虛或實,皆與自身氣息緊密相連,再無隔閡。
洞窟深處,那跨越千年的注視緩緩消散,唯有五道蘊含著不同守護意念的古老氣息,已悄然與他們合而為一。
前路漫長,然薪火已傳。
喜歡五位主角救世?天策傳!請大家收藏:()五位主角救世?天策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