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軒卸任天衍宗宗主那年,青嵐山脈與西陸的往來已愈發頻繁。青雲道的支線延伸出三條新的通道,分彆連接著西陸的三座主城,往來的商隊、修士、學者絡繹不絕,帶來了異域的香料、術法典籍,也帶走了青嵐的靈茶、空間維護之術。
鎖龍穀的定界石旁,新修了一座“同源閣”,專門存放各地的空間術法典籍。閣內的書架上,既有青嵐的《裂空劍訣》《星軌精義》,也有西陸的《空間褶皺論》《元素共鳴術》,甚至還有南域傳來的《靈脈嫁接術》,字跡不同,語言各異,卻都圍繞著“守護空間”這個共同的主題。
蘇明軒的孫子蘇硯秋,已是同源閣的主事。年輕人穿著一身合體的青衫,袖口繡著半枚星樞符、半枚西陸的空間符文,象征著兩種術法的融合。他正蹲在書架前,小心翼翼地修複一卷西陸傳來的古籍,書頁邊緣已有些殘破,上麵記載著如何用元素之力加固空間節點。
“祖父,您看這頁。”蘇硯秋招手讓蘇明軒過來,指著書頁上的插圖,“西陸修士用風元素編織屏障,原理竟和我們的纏絲陣有些相似,隻是他們更注重元素的流動,我們更側重靈力的凝聚。”
蘇明軒戴上老花鏡,仔細看著插圖,眼中泛起驚喜:“確實如此!若能將兩者結合,或許能讓信標的抗乾擾能力提升一倍。”他頓了頓,看向窗外,“當年林默先祖說‘裂空非惡,鎖空非善’,如今看來,不同地域的術法,也並非對立,而是可以互補的。”
窗外,一群西陸的年輕修士正在定界石旁寫生,他們的畫板上,定界石的黑光與青嵐的山景交融,旁邊還畫著西陸的風之圖騰。不遠處,幾個青嵐的小弟子正圍著西陸的老者,請教元素符文的畫法,老者耐心地用樹枝在地上比劃,嘴裡念叨著生澀的青嵐語。
這樣的場景,在如今的青嵐已不足為奇。同源閣的院子裡,種著西陸的風信子與青嵐的忘憂草,花期相近,藍紫色與白色的花朵開在一起,像一幅和諧的畫。
這年夏天,西陸傳來消息,他們的一座空間樞紐因地震出現裂痕,急需青嵐的修士協助修複。蘇硯秋主動請纓,帶著一隊弟子,通過青雲道支線前往西陸。
臨行前,蘇明軒將一枚定界石碎片交給孫子:“這是你曾祖母蘇語薇留下的,能與星盤共鳴,也能與西陸的元素符文產生呼應。記住,去了那裡,不僅要修好轉折點,更要學習他們的智慧,就像當年林默先祖學習青鋒道人的傳承一樣。”
蘇硯秋鄭重地接過碎片,放入懷中:“孫兒明白。守護不分地域,能讓更多人安穩生活,才是先祖們想看到的。”
他們在西陸待了三個月。蘇硯秋將纏絲陣與風元素屏障結合,創造出“風絲陣”,用柔韌的風元素絲線纏繞空間裂痕,再以靈力加固,比單純的青嵐術法更適應西陸的地質環境。西陸的修士們驚歎不已,將這種陣法稱為“山海陣”,寓意著青嵐與西陸的山海相連。
修複樞紐那天,西陸的百姓舉著燈籠,站在通道兩側迎接他們。燈籠上畫著劍與星盤,還有風之圖騰,燈火在夜色中連成一片,像一條跨越山海的光帶。
“謝謝你們,來自青嵐的朋友!”西陸的領主握著蘇硯秋的手,眼中滿是感激,“你們不僅修好了空間,更讓我們明白了,守護可以跨越語言與地域。”
蘇硯秋笑著搖頭:“是我們該謝謝你們。你們讓我們知道,空間之道有無數種可能,就像山海雖遠,卻能同輝。”
回程時,西陸的修士們送了他們一箱風信子的種子,說“種在青嵐的土地上,讓它見證我們的友誼”。蘇硯秋也回贈了一箱榕心果的種子,“讓它在西陸結果,味道或許不同,心意卻是一樣的”。
回到青嵐時,已是深秋。蘇硯秋將西陸的經曆寫成玉簡,存入同源閣,玉簡的封麵上,畫著青嵐的定界石與西陸的風之樞紐,中間用一條光帶連接,光帶上寫著“山海同輝”四個字。
蘇明軒坐在同源閣的窗邊,看著孫子整理帶回的典籍,忽然想起很多年前,林默與蘇清月站在鎖龍穀,看著定界石與星象共鳴的場景。那時的他們,或許就預見了今日——青嵐的守護之光照亮了更遠的地方,而遠方的光芒,也反哺著這片土地。
夕陽透過窗欞,照在書架上的典籍上,《裂空劍訣》與《空間褶皺論》並排而立,書頁在風中輕輕翻動,仿佛在低聲交談。院子裡,新栽的風信子冒出了嫩芽,旁邊的忘憂草結出了種子,風一吹,種子隨風飄散,落在青嵐的土地上,也落在了西陸的風裡。
蘇明軒知道,屬於林默與蘇清月的故事,早已超越了青嵐的山水。它像風信子的種子,飄向了更遠的地方,在新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開出新的花。
而這,或許就是“青雲之上”的真正含義——不是局限於一方山水的守護,而是讓這份信念跨越山海,讓更多的人沐浴在安寧的光芒裡,讓劍與星盤的故事,在更廣闊的天地間流傳。
夜色漸濃,同源閣的燈火與鎖龍穀的定界石光芒遙相呼應,又與西陸樞紐的燈火連成一片。跨越山海的光帶在夜空中閃爍,像一首無聲的歌,唱著劍與星盤,唱著風與靈脈,唱著那些跨越地域的守護與情誼。
山海同輝,守護不息。這歌聲,將在天地間永遠回蕩。
喜歡青雲之上修練請大家收藏:()青雲之上修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