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星風帶來第一萬種靈果的香氣時,蘇念安長)的曾孫女蘇明溪已能在聽濤軒的葡萄藤下,為每個來訪的守護者解答“何為守護”。她的答案從不是典籍裡的教條,而是指著藤上的細節——看那片為星鳥遮雨的葉,瞧那根繞著信標生長的藤,摸那粒在石縫裡發芽的籽,說:“守護就是讓每個生命,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年的“問心節”,蘇明溪發起了“藤下初心”活動。她在葡萄藤周圍擺上百張石凳,邀請億域的守護者圍坐,每人用一句話回答“你為何守護”,答案會被刻在特製的“初心石”上,嵌在藤根的土壤裡。當星軌的光芒與藤葉共鳴時,所有初心石會同時亮起,在藤下拚出一幅“心圖”,圖的中心,是林默與蘇清月當年種下藤苗的位置。
“初心從不是遙遠的誓言,是藏在日常裡的答案。”蘇明溪坐在最老的那張石凳上,凳麵還留著林默當年的劍痕。她的指尖劃過劍痕,聲音像藤葉上的晨露滴落,“林默先祖揮劍時,想的不是‘我要成為傳奇’,是‘不能讓裂隙傷了靈苗’;蘇清月先祖觀星時,念的不是‘我要校準星軌’,是‘得讓歸航的人看到燈火’。他們的初心,簡單得像藤下的靈茶,卻暖了萬載。”
來自“迷茫星域”的年輕修士們,此刻正捧著初心石,神色凝重。這片星域的信標因能量失衡頻繁閃爍,許多修士開始質疑守護的意義。當一位修士在石上刻下“我不知道,但我不想看到星鳥無家可歸”時,初心石突然亮起,與藤根的靈力共振,在他麵前投射出一幅畫麵:林默蹲在斷魂崖下,為一隻受傷的星鳥包紮翅膀,劍就隨意放在一旁。
“原來先祖也做過這樣的事。”年輕修士紅了眼眶,他一直以為守護就是對抗黑暗,此刻才懂,彎腰嗬護一隻鳥,與揮劍劈開裂隙,本是同一種初心。
蘇明溪的小孫子蘇承影與先祖同名),這時剛滿六歲,正拿著小刻刀,在自己的初心石上畫著什麼。石麵上,他畫了一個歪扭的小人,舉著一片比人還大的藤葉,葉下躲著星星、鳥雀和笑著的娃娃。“奶奶,這就是我的答案。”他舉著石頭,小臉上沾著石粉,像隻剛從土裡鑽出來的小刺蝟。
蘇明溪笑著接過石頭,將它嵌在離藤根最近的地方:“真好。你看太爺爺太奶奶種下的藤,不就是想讓所有生靈,都能躲在它的葉下嗎?你的初心,和他們的一樣呢。”
問心節的午後,百張石凳上的答案漸漸豐富起來——“因為我娘曾在歸航光河裡等我回家”“想讓鹽堿地的孩子嘗嘗靈果的甜”“星盤轉起來時,像在和蘇先祖對話”……每個答案都帶著個人的溫度,卻在初心石的光芒中,指向同一個核心:守護,是為了“讓美好延續”。
藤下的“心圖”隨著答案增多,漸漸變得完整。圖中,無數條細線從初心石延伸至藤根,像千萬顆心,通過根脈緊緊相連。最令人動容的是,林默與蘇清月的虛影竟在圖中緩緩行走,每經過一塊初心石,就會彎腰撫摸,像在說“你的答案,我們懂”。
“看那塊石!”有人指著迷茫星域修士的初心石,虛影中的林默正對著石上的星鳥圖案點頭,劍穗輕輕晃動,像在為這個樸素的答案點讚。
蘇承影追著虛影在藤下跑,小手裡攥著自己的初心石。當他跑到蘇清月的虛影旁時,女子笑著彎腰,用星盤的光芒在他額頭點了一下。男孩突然停下腳步,睜大眼睛說:“奶奶,太奶奶說,我的葉畫得比她當年的好看!”
蘇明溪望著這一幕,忽然想起祖父蘇念安的話:“最好的初心,是讓孩子覺得,守護是件像畫畫一樣簡單的事。”
夕陽西下時,所有初心石都已嵌好。藤下的“心圖”在暮色中泛著柔和的光,像一顆巨大的心臟,在寰宇的中心輕輕跳動。蘇明溪讓每個守護者帶走一塊與自己初心石共振的碎石,作為“問心符”,提醒自己為何出發。
迷茫星域的年輕修士握著碎石,突然明白了信標的意義——它不該是冰冷的儀器,該是星鳥的巢,是歸航者的燈,是讓每個生靈都能安心停留的“葉”。
這年冬天,迷茫星域的信標不再閃爍。修士們在信標周圍種滿了能吸引星鳥的靈藤,藤葉的形狀,正是蘇承影畫中的模樣。當第一隻星鳥在藤上築巢時,信標突然爆發出強光,與青嵐的初心石產生共鳴,在星空中拚出一隻展翅的星鳥。
蘇明溪收到傳訊時,正陪著蘇承影在藤下給初心石培土。男孩指著星空的星鳥圖案,拍著小手說:“看,是我的葉飛起來了!”
藤上的靈果在風中輕輕搖晃,像在為這個新的故事鼓掌。蘇明溪知道,藤下問初心的意義,從不是要得出統一的答案,是要讓每個守護者明白:無論你的理由是宏大還是微小,隻要根紮在“守護”的土壤裡,就都是值得珍視的初心。
就像林默的劍,
可以劈裂黑暗,也可以包紮翅膀;
就像蘇清月的星盤,
能校準星軌,也能為孩子點光;
就像所有刻在初心石上的答案,
都在藤下的微光裡,
找到了屬於自己的,
溫暖的位置。
聽濤軒的夜霧籠罩著初心石,
石上的字跡在霧中若隱若現,
像無數個未說儘的初心,
在等待著,
被新的守護者拾起,
續寫在藤下的泥土裡,
告訴時光:
我們為何守護,
我們,
一直都記得。
喜歡青雲之上修練請大家收藏:()青雲之上修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