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夢坊的夢浪環在幻夢海的晨光中起伏,將“歸途載新夢”的憧憬化作流動的光紋,在星海的畫布上勾勒出無數道希望的軌跡。星夢種下的“萬族傳習台”夢種已在育新園破土,幼苗的藤蔓上同時纏繞著各族的族紋:北極的冰棱紋、黑曜族的暗星紋、織星族的蛛網紋……最頂端的嫩芽正朝著初心星的方向伸展,像在努力觸碰那盞永恒的航標燈。蘇承影站在傳習台的奠基處,望著幻夢海儘頭那片正在成形的“繪星圖”——那裡的星塵能根據生命的夢想自動排列,星語者稱其為“宇宙的調色盤”,傳說當足夠多的夢想彙聚,星塵便會凝結成真實的星域,讓紙上的藍圖變成腳下的土地。
“承影前輩,繪星圖在‘顯形’呢!”星夢舉著塊從幻夢海帶回的“繪星石”跑來,石上的光紋正與傳習台的地基共振,在她掌心映出幅動態的星圖:萬族傳習台的穹頂由星緣藤編織而成,能隨課程內容變換星空投影;台下的廣場鋪著“記憶磚”,每塊磚都封存著各族落的故事;甚至連座椅都長著會發光的星緣葉,能根據聽講者的心情調節亮度……每個細節都栩栩如生,“霧隱族的長老說這是‘藍圖晶’,能讓繪星圖的星塵按夢想的樣子排列,可那麼多夢想差異太大,怎麼才能讓它們在同片星域和諧生長?”
蘇硯秋的曾孫——守著聽濤軒夢檔案的蘇枕月通過星訊傳來影像,畫麵裡的老人正將林默手繪的“星海草圖”與繪星石並置。泛黃的草圖上,無數個大小不一的星點由虛線連接,像串散落的珍珠,圖旁的批注“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突然化作流動的光紋,順著星訊的脈絡往傳習台蔓延,在奠基處的石碑上織出朵綻放的共生花。老人用指尖點著草圖中最密集的星群,那裡的星點雖形態各異,卻圍著同一顆亮星旋轉,“你看,千百年前的夢想從不是讓所有星星長得一樣,是讓每個星都有自己的軌道,卻又能彼此照亮。新夢繪星海,繪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畫,是幅百花齊放的圖。”
孩子們決定在繪星圖的中心搭建“構星台”。用萬族傳習台的奠基石與繪星石的粉末混合澆築的台基,能穩定星塵的排列頻率;台中央立著塊巨大的“星軌晶”,能將各族的夢想藍圖轉化為可執行的星塵排列方案——比如北極“星空圖書館”的星塵軌道,會與冰原的磁場同步;黑曜族“暗物質花園”的星群分布,需避開暗能量旋渦……蘇承影將星夢掌心的繪星石嵌在星軌晶的基座上,晶體接觸台基的瞬間,所有星塵突然開始有序流動,在台周織出圈“星軌環”,環上的星文隨著新夢想的注入不斷重組,像支自動譜曲的樂隊。
“該給構星台‘調色’了。”經驗豐富的星圖師推著輛星塵車走來,車上裝著從各族收集的“星彩料”——火塘星的焰光粉能讓星塵帶暖橙色)、霧沼的露華膏可讓星群泛著珍珠白)、鏡像域的螺旋釉能讓星域閃著幽藍紋)、織星族的陶土釉能給星點加層古銅色包漿)……他將這些料劑按比例混合,塗抹在星軌晶的折射麵,繪星圖的星塵立刻變幻出層次分明的色彩:北極的星群泛著清冽的藍,火塘星的星域透著溫暖的橙,所有顏色在交界處自然過渡,像幅被孩子精心調和過的水彩畫。“調色不是讓所有星都一個色,”老人調整著釉料的比例,“是讓每種色都能在圖裡找到位置,像彩虹一樣,缺了哪道都不完整。”
火塘星的守火人後代為構星台裝了“融星爐”,爐中燃燒的薪火混著各族的夢想信物,火焰的光紋能讓星塵的排列更具韌性:“這爐子燒的不是燃料,”年輕的守火人往爐中添了塊黑曜族的暗星石,繪星圖中暗物質花園的星塵突然泛起柔和的光,“是讓不同的夢想能像火塘邊的故事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北極的圖書館裡藏著火塘星的傳說,黑曜族的花園裡種著鏡像域的花,這才是活的星海圖。”
霧隱族的青年族長親授“構星術”,教孩子們在星塵排列中預留“生長空間”:為北極的星空圖書館多留三條星軌,方便未來添加新的藏書區;給黑曜族的暗物質花園設計可擴展的星塵邊界,以備培育更多新種;甚至在萬族傳習台的周圍空出片“留白帶”,專門等待尚未誕生的新夢想……“構星和寫文章一樣,”青年指著星軌晶中預留的空白區域,“得有留白,不能擠得滿滿當當,給未來留點呼吸的地方,圖才會活得長久。”
構星台啟用那天,各族的孩子排著隊往星軌晶中輸入夢想參數。北極的女孩設定“星空圖書館”的星塵密度,確保星光透過時能形成天然的閱讀燈;縛影族的少年調整“共鳴劇場”的星群頻率,讓聲波在其中能產生最美的和聲;星夢輸入的“萬族傳習台”參數最特彆,她在“授課者”一欄填了“所有生命”,在“課程表”裡寫了“遇見與傾聽”,星軌晶接收參數的瞬間,繪星圖的中心突然升起顆新的亮星,所有星群都自動調整軌道,圍著它形成個巨大的“同心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快看!星塵在開花!”隨著第一百個夢想參數輸入完成,星軌晶突然釋放出璀璨的光,繪星圖的星塵開始凝結成實體的星岩、土壤、水流——北極的星空圖書館浮出冰藍色的穹頂,黑曜族的暗物質花園長出會發光的藤蔓,萬族傳習台的廣場上,“記憶磚”拚出的星文正緩緩流動,像在講述著剛剛開始的故事。最神奇的是,不同星域的邊界處自動生成了“過渡帶”:火塘星的暖流與北極的冰泉在此交彙,形成片四季恒溫的湖泊;鏡像域的螺旋岩與織星族的蛛網紋在此相融,搭成座天然的星橋,“是融星爐的作用!”星圖師激動地記錄,“不同的夢想在這裡長成了彼此的鄰居!”
孩子們在構星台舉行“啟星禮”。蘇承影將各族孩子共同繪製的“星海公約”刻在星軌晶上,公約裡寫著“每個星域都有保持特色的權利,也有幫助鄰居的義務”;星夢則領著大家在同心圓的中心種下顆“希望種”——這是用所有夢想的星塵粉末混合培育的種子,落地的瞬間便抽出帶著萬族紋路的藤蔓,往繪星圖的每個角落蔓延,像在說“我們的夢想,是連在一起的”。
夜幕降臨時,繪星圖的所有星域同時亮起,在幻夢海的深處組成幅流動的“星海長卷”。長卷的邊緣不斷生出新的星塵,等待著被更多夢想填滿:有個模糊的星群正在長卷的儘頭成形,看輪廓像座“跨域遊樂園”,裡麵既有北極的冰滑梯,也有火塘星的暖沙池,還有黑曜族的暗物質秋千……每個設施都在星塵中輕輕晃動,像在邀請所有孩子前來玩耍。
“新的夢想還會來嗎?”星夢躺在構星台的草地上,看著長卷上不斷延伸的星軌,像條沒有儘頭的彩帶。
蘇承影指著那顆剛升起的亮星:“會的。你看這顆星,它的光來自所有夢想的彙聚,就像我們的傳習台,會不斷迎來新的孩子,新的故事。隻要還有人願意做夢,繪星圖就永遠有空白的地方,等著被新的色彩填滿。”
當第一縷幻夢海的晨光穿透“同心圓”,星軌晶突然投射出幅震撼的畫麵:整個已知宇宙的星圖與繪星圖的“同心圓”完美重合——現實中的星緣橋對應著圖中的星橋,育星站的光點對應著圖中的星域,甚至連尚未探索的未知星雲,都在圖中預留了模糊的輪廓,像在說“夢想正在照進現實”。年輕的星圖師在構星台的基座上刻下新的星文:“所謂新夢繪星海,是讓每個生命都相信,我們的想象有多大,宇宙的舞台就有多大。”
孩子們將繪星圖的星塵樣本分給每個族落,北極的孩子把樣本嵌在星空圖書館的穹頂,說要讓每本書都能看見未來的樣子;鏡像域的少年將樣本與共生種的種子混合,說要讓藤蔓結出會畫畫的果實;靈根站的孩子們則把最大的樣本送回聽濤軒,放在林默手植的蘭草旁,蘭草的葉片突然朝著樣本的方向舒展,葉片上的紋路竟與繪星圖的“同心圓”完全一致,像在與千百年後的夢想共鳴。
向星海小隊的新艦“繪夢號”帶著星軌晶的核心碎片駛向未知星雲時,繪星圖的星軌環突然在艦周織出條新的航道,航道兩側的星塵不斷凝結成新的路標,每個路標上都刻著“此路通向新夢想”。隊員們站在甲板上,看著繪星圖的光與星緣花的香在星塵中交織,知道這趟旅程的終點,會是新的夢想開始的地方。
蘇承影站在構星台的餘暉裡,看著萬族的孩子在新成形的星域裡奔跑、歡笑——北極的女孩在星空圖書館裡朗讀古老的星文,黑曜族的少年在暗物質花園裡觀察新培育的花,星夢則在萬族傳習台的廣場上,教織星族的虛影如何用星塵編織新的網。她知道,新夢繪星海的故事,沒有終點,因為夢想本就與星海同生,能在宇宙的畫布上,永遠畫出更美的篇章。
所謂新夢繪星海,
不是用同一種顏色塗滿天空,
是讓每個夢想都能說:
我可以是北極的冰藍,
也可以是火塘的暖橙,
我的特彆,
是星海給我的禮物;
是讓萬族的畫筆,
共同在宇宙的畫布上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