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禮堂中央的告示欄上,出現了一份被施加了魔法,能夠自動更新的羊皮紙——《霍格沃茨決鬥排行榜》。
同時,在它的旁邊還有一份申領“決鬥徽章”的申請表格,每個人都可以領取填寫,並將其提交給自己的院長。
決鬥排行榜的規則簡潔而嚴苛:
1.上榜資格:所有錄入信息的徽章持有者都將自動入榜。
2.挑戰規則:
?僅允許向排名高於自己的對手發起正式決鬥挑戰。
?挑戰需提前至少24小時提交申請,由薩格萊斯本人或決鬥雙方指定的教授擔任裁判與安全監督。
?嚴禁向排名低於自己的人發起挑戰。
3.保護機製:每位被挑戰者擁有“冷卻期”,一周內最多接受三次正式挑戰,防止惡意車輪戰。
4.強製和解:所有在過去“決鬥風潮”中,曾以“切磋”為名傷害、羞辱過其他同學的學生,必須在三日內,自行、當麵向受害者做出誠懇道歉,直到取得對方諒解才能獲得決鬥徽章。道歉過程需有第三方見證級長或教授),並記錄在案。
榜單一出,全校嘩然,旋即又陷入一種奇特的秩序之中。
好鬥者的精力被導入了向上挑戰的合法渠道。
向強者挑戰,在規則和強者的注視下證明自己,這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榮譽和實力的象征。
那些曾欺淩弱者的人,陡然發現自己的“力量”在真正的強者麵前毫無意義,也失去了隨意發泄的目標。
至於道歉令,在薩格萊斯冰冷目光與排行榜規則的威懾下,大多數涉事者選擇了服從。
他們尋到曾經的受害者,在級長或教授的注視下,艱難地道出“對不起”。
有些道歉生硬,有些則飽含真實的羞愧。
受害者們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有人選擇了原諒,有人則拒絕接受。
無論如何,一道道裂痕終究在公開的歉意中開始緩慢彌合。
然而,總有人心存僥幸,企圖蒙混過關。
幾個自恃聰明或背景深厚的學生,選擇了敷衍塞責,甚至乾脆佯裝遺忘。
薩格萊斯的回應簡單直接,且極具羞辱性。
他沒有扣分,沒有禁閉,甚至沒有在課堂上多費一句口舌。
他直接向這些“背景深厚”的學生家長寄去了措辭極其正式、內容極其詳儘的信件。
信中不僅清晰羅列了其子女的具體行為、時間、地點、受害者姓名,還附上了其拒不執行道歉令的事實。
信件末尾,是薩格萊斯公式化的冰冷簽名,以及一句不容置疑的要求:“請於收到信件後的一個小時之內,親自到霍格沃茨協同處理此事,監督子女完成道歉義務。”
當幾位麵色鐵青的純血家長,在禮堂之中,當著所有教授和學生的麵,強壓怒火與尷尬,勒令自己的孩子向受害學生低頭道歉時,那種無聲的威懾力,比任何禁閉都要深刻百倍。
薩格萊斯一開始就對這種情況早有預料,因為他太清楚這些小巫師的秉性了。
他對所有決鬥事件全都了然於胸,幾日的“裝聾作啞”隻是在等待時機。
——殺雞儆猴之後,再順勢用排行榜疏導力量,用規則框定行為,用強製道歉彌合部分創傷,再用公開懲戒精準打擊冥頑不靈者。
自此,城堡內的氛圍開始悄然轉變。
私下鬥毆銷聲匿跡,向上挑戰的激情則又在規則之內重新燃起。
走廊裡,學生們討論的不再是“昨天誰教訓了誰”,而是“某某的排名又上升了”、“波特的繳械咒快得像閃電”。
那些曾被欺淩、如今收到道歉的學生,雖然未必全然釋懷,但至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種被規則庇護的秩序。
至此,那股有些失控,且帶著惡意的“決鬥風潮”,終於在第二節決鬥課之後,如同冰層上的火焰,逐漸偃旗息鼓。
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