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樞石室,萬古死寂。無名者——石厲,盤膝而坐,身形仿佛已與身下岩石、與那緩緩旋轉的黑色晶體、與這整片寂滅廢墟融為一體。然其體內,正經曆著一場翻天覆地的蛻變。
自將那枚蘊含祭壇蓮籽本源與殘留意誌衝突的奇異結晶徹底煉化後,海量精純的寂滅能量便不斷衝刷著寂滅道基的壁壘。此刻,在這絕對寂靜、絕對死寂的環境催化下,量變終於引發質變。
轟!
一聲唯有她自身能聞的巨響自丹田爆發!寂滅道基那早已雄渾無比的罡元海洋,驟然掀起滔天巨浪,旋即又以更磅礴之勢向內坍縮、凝練!道基壁壘在極限壓力下轟然破碎,又於寂滅真火的灼燒中重塑,變得更加寬廣、更加堅韌!其內奔湧的罡元,色澤愈發深邃,沉凝如萬載玄冰,灼烈如地心熔岩,完美交融,運轉間自生道韻。
築基第七層,水到渠成!
然而,變化遠未停止。道基的突破如同引信,點燃了更深層次的進化。識海之中,那株毀滅黑蓮歡欣搖曳,蓮瓣舒展,其上玄奧紋路瘋狂蔓延,變得更加複雜深邃。蓮心那拳大的漩渦急劇擴張,吞噬、煉化神識之力的速度暴漲!
《九幽噬神錄》自主瘋狂運轉!這門得自寂滅令、專修神魂的上古法訣,於此地可謂如魚得水。此前修煉,多是汲取外界煞氣中蘊藏的殘魂碎片與負麵情緒錘煉神識,進度雖穩,卻終究緩慢。而此刻,在煉化那結晶所得的精純本源與突破道基的雙重刺激下,法訣竟勢如破竹般衝破了某個長久以來的瓶頸!
嗡!
無名者隻覺神魂一震,仿佛掙脫了某種無形枷鎖,感知瞬間變得無比清晰、無比遼闊!神識覆蓋範圍陡增數倍,且更加凝練,如臂指使。心念微動,神識便可化虛為實,形成無形屏障或進行更精妙的操控。這正是《九幽噬神錄》踏入中成境界的標誌——神識化形,幽噬萬物!
更令人驚喜的變化,發生於識海空間。隨著她修為與神魂之力的雙雙突破,那原本僅有數百立方米的空間壁壘向外急速擴張!短短數息之間,便已穩固成長寬高各約九米二、容積接近八百立方米的廣闊空間!空間壁壘更加堅固,隱隱流動著混沌光澤,神識在其中運轉更為順暢自如。
一連串的突破帶來的磅礴能量與信息流,幾乎要將她的心神淹沒。然而,在這極致的力量膨脹中,無名者的道心卻異乎尋常的平靜,甚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空明澄澈。
一段源自靈魂深處、又似與這寂滅之地萬古道韻共鳴的古老經文,自然而然地於心間流淌,正是那蘊含無上智慧的《道德經》: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
虛寂到極致,守持清靜至誠。萬物蓬勃生長,我從而觀察其循環往複的規律。萬物紛紜眾多,最終都要各自返回其本根。返回本根就叫做靜,靜就是回歸本源。回歸本源是永恒的規律,認識永恒的規律叫做明澈。
於此絕地死境,連番謀算搏殺,修為精進,然內心執念、得失之慮,何嘗不是一種擾動?此刻,在這接連突破的狂潮中,她反而體悟到了“寂滅”二字的更深層含義——非是單純的毀滅與死寂,而是超越生死對立、回歸本源的“靜”,是洞悉萬物循環往複之“常”的“明”。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
知道什麼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甘願做天下的溪澗,永恒的德性就不會離失,回複到嬰兒般的純真狀態。
她擁有寂滅真火這等焚世之力雄),卻始終藏鋒守拙,隱於底層,借勢而為守雌)。這並非怯懦,而是對“道”的踐行。唯有如此,方能在這凶險絕地保全自身,積聚力量,如同溪澗彙聚細流,終成江海。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
最善於行走的,不會留下痕跡;最善於言談的,不會有瑕疵可指摘;最善於計算的,用不著竹碼籌策…
這不正是《弈天籌》與自身一路行事的寫照嗎?於無聲處落子,借力打力,功成弗居,所有行動皆不露痕跡,如同大道運行,無形無相,卻無所不至。
在這玄妙的頓悟中,她剛剛突破的境界迅速穩固下來,磅礴的力量被完美掌控,心神與這片寂滅之地更加契合。通過陣樞,她甚至能感受到那祭壇蓮籽核心傳來的一絲微弱的、仿佛被安撫了的波動。
「寂滅…非終焉,乃開端。死之境,實為生之根。」
明悟此理,她的道心愈發通透堅定。此番突破,不僅是實力的飛躍,更是道境上的升華。
修為鞏固的刹那,無名者沒有絲毫懈怠,《弈天籌》以前所未有的強度推演運轉,星軌縱橫,嚴密監控著那枚深埋於祭壇陣法脈絡中的“暗棋”與蓮籽核心的每一絲微弱聯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時間於死寂中流逝,不知過了多久,或許是一瞬,又或是數日。
驟然間!
通過那枚以本命精血與黑蓮氣息種下的“印記”,一股微弱卻無比清晰的歡欣、孺慕、以及一絲急切的求助意念,如同初生嬰兒的第一聲啼哭,跨越空間阻隔,精準地傳入無名者心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