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識的不少歐洲富商和貴族,都以能擁有一兩件來自中國的頂級藝術品為榮。
知微的這些設計,完美地契合了這種市場需求。它們既有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又融入了符合國際審美的現代設計,這正是那些追求獨特與品位的西方消費者最渴望的東西。
或許,知微真正應該考慮的,是尋找一條全新的銷路。而他,在歐洲經營多年,所積累的人脈和渠道,正好可以幫上這個忙。
許荊走到窗前,看著外麵的街景。
肯辛頓的街道還是老樣子。這條建於維多利亞時期的街道,保留著當年的風貌——紅磚建築,鑄鐵欄杆,鵝卵石路麵。
街上已經有了些許行人。穿著考究的紳士拎著公文包匆匆走過,遛狗的貴婦人優雅地踱步,送孩子上學的保姆推著嬰兒車。
這是倫敦最富裕的區域之一,住在這裡的都是非富即貴。
對麵的古董店剛開門,老板亨利正在擦拭櫥窗。那是一家專營東方古董的店鋪,櫥窗裡擺著明代的青花瓷、清代的鼻煙壺。每件商品都價格不菲,但從不缺買家。
隔壁的畫廊還關著門,要到下午才營業。那是一家專營當代藝術的畫廊,上個月剛辦了一個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展覽,聽說賣得很好。
許荊的目光繼續向前延伸。
再過去兩個街口,就是著名的購物街。聚集了世界頂級的奢侈品牌,如果將來,FlOraGallery(花間集)的店開在那裡……
許荊走到書房,把艾倫叫過來。
“先生,有何吩咐?”艾倫推門進來。
“艾倫,你聯係一下大使館。”他的聲音有些疲憊,“我之前申請辦理的回國簽證手續,進行到哪一個步驟了?”
“好的,先生。”
“問一下他們是否需要我在國內的家人出具證明。”許荊頓了頓,“如果需要的話,我會聯係他們配合。”
“好的,先生,我這就去辦。”
許荊靠在椅背上,閉上眼睛。
都說“近鄉情更怯”,現在他深深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他拿起書桌上那張泛黃的照片,照片裡,父親坐在中間,威嚴而慈祥。那時的許荊還年輕,站在父親身後,意氣風發。
父親對他的期許,從來都很明確——希望他成為一名學者,繼承衣缽,在學術界發光發熱。
許家三代都是知識分子。父親是曆史學家,在學術界德高望重。
到了他這一代,父親希望他可以鑽研學問,延續家族的學術傳統,在書卷與典籍之間,繼續書寫許家的榮耀。
可他呢?
許荊苦笑了一下,父親最看不起的“滿身銅臭味”,恰恰是他現在的日常。
他最對不起的就是父親。
古人說:“父母在,不遠遊。”但他當年呢?年少氣盛,又在感情上受了挫折,心裡憋著一股執拗的勁兒,隻想逃離,逃得越遠越好。
就在那時,出國的機會出現在他麵前。他幾乎沒有猶豫,沒有回頭,便答應了。
這一走,連父親最後一麵都沒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