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譯沒想到會是這個走向,一時間有些不知如何回應。
他斟酌著說:“外叔公,您過譽了。我現在也是剛起步,很多東西都在摸索,還得向您這樣的前輩多學習。”
周譯想起正事,趁機提到了那兩塊地的事。
聞善棠聽完,沉思了片刻,說:“蛇口那邊,我了解一些。最近香港有幾家大企業,包括招商局他們,都把廠子建在了蛇口工業區。那邊有港口,貨運方便,而且政策方麵也比其他地方更靈活一些,稅收有優惠,審批也快。”
周譯心裡有數了,暗暗記下這些信息。
氣氛緩和下來後,聞善棠問起了北京城的變化。這些年他雖然人在香港,但心裡始終牽掛著故土。
周譯和林知微便說起了這幾年北京的發展。
說著說著,周譯注意到老人家的眼睛漸漸濕潤了。那是一種複雜的情緒,有懷念,有遺憾,也有一種難以言說的苦澀。
周譯停下話頭,試探著說:“外叔公,如果您想回去看看……”
聞善棠沉默了好一會兒,緩緩搖頭,聲音有些沙啞:“不回去了。”
他用手帕擦了擦眼角,苦笑著說:“老了,經不起折騰了。而且,認識的人也都不在了。那個我記憶中的北平,那些一起長大的朋友,那些熟悉的街道,都已經不是當年的模樣了。回不去了。”
包間裡安靜了下來。
過了好一會兒,聞善棠才振作精神,擺擺手說:“不說這些了,說些高興的事。來,周譯,跟我說說你對未來的打算。我雖然老了,但腦子還好使。”
周譯看著這位老人,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雖素未謀麵,卻能感受到一種天然的親近和信任。
這頓飯,一直吃到夜深。
第二天一早,深圳的天空飄著薄薄的霧氣,空氣中帶著南方特有的潮濕氣息。
林知微和周譯在華僑大廈的餐廳簡單吃過早餐後,就分頭行動了。
將近一個小時後,車子在春風製衣廠門口停了下來。
廠子的大門是新刷的綠漆,門柱上掛著“春風製衣廠”的牌子,字體端正。
羅廠長和吳常柏已經在門口等著了。
羅廠長四十歲出頭,個子不高但精神矍鑠,穿著一身中山裝,頭發梳得一絲不苟。
吳常柏要年輕些,三十歲左右,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斯斯文文的樣子,這正是吳雨桐之前推薦給林知微的、在廣州百貨大樓上班的堂兄。現在在這裡專門負責對外聯絡和銷售。
進了辦公室,羅廠長趕緊給林知微倒水。林知微坐下後,也不急著談正事,而是先關心起工人的情況。
“羅廠長,”林知微認真地問,“有沒有人擔心廠子的性質改了,以後待遇會變?大家夥兒的情緒怎麼樣?”
羅廠長放下茶杯,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這個您儘管放心。大家夥兒情緒都好著呢!”
他拉過一把椅子坐下,語氣誠懇:“對大家夥兒來說,隻要能吃飽、喝足、有錢掙,這廠子是集體的還是個人的,他們真不在乎。每個月都能按時拿到工資,還越拿越多,做夢都要笑醒了。”
“當初咱們這個廠子,工資發不出來,欠了銀行一屁股債,工人都快散了。是您那個‘三來一補’的主意,救了咱們廠。當時那個情況下,彆人都躲著走,您卻願意接手。”
他的聲音有些激動:“這兩年,大家夥兒都念著您的好。工資從一個月二十來塊,漲到現在平均三十五塊,乾活兒快的能拿到五十多。去年過年,每個工人還發了五斤豬肉和兩斤白糖。這些事,大家夥兒心裡都有本賬。”
“掛靠也好,不掛靠也好,對工人來說沒什麼區彆。反正大家都信您,沒有人會有意見,您儘管放心。”
吳常柏也附和道:“我也覺得取消掛靠是對的。現在每年要交給二輕局一筆管理費,還要受各種條條框框的限製。咱們廠這兩年發展這麼快,就是因為決策靈活,能抓住機會。要是繼續掛靠著,很多事情還得層層審批,反而耽誤事。”
林知微聽了,心裡有了底。她從公文包裡拿出一份文件,說:“那好,這事我回頭就去辦手續。今天找你們,還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
她把資料遞給羅廠長:“這是一份新的訂單,你們看看。”
羅廠長接過資料,仔細翻看起來。吳常柏也湊過去看。
林知微繼續說:“這個訂單是個長期合作,不是一錘子買賣。我需要你先做幾個樣品出來,我要帶回廣州去給對方確認。你看看,技術上有沒有問題?”
羅廠長一頁頁翻著設計圖紙,時不時推推眼鏡,仔細看一些細節。
過了好一會兒,他抬起頭,語氣還算輕鬆:“這瞅著,倒不是很難。款式比咱們平時做的要精致些,但咱們的車工都是熟手,應該能拿下。就是這個領子的處理,和袖口的這個褶皺,得多試幾次才能做出效果。”
“時間上來得及嗎?”林知微問,“我需要幾個樣品。”
“沒問題,”羅廠長拍著胸脯保證,“我親自盯著,找幾個最好的車工來做。”
林知微滿意地點點頭:“這批訂單的好處,就是量穩定。他們在歐洲的銷量很穩定,每年咱們按季度來接訂單,春夏秋冬四個係列。這就意味著,咱們可以提前做好生產計劃,原料采購也能更從容。”
“那太好了!”羅廠長眼睛一亮,“咱們現在最怕的就是訂單不穩定,這個月接了一大批,下個月又沒活乾,工人閒著也是浪費。”
“不過,”林知微話鋒一轉,表情嚴肅起來,“對咱們的挑戰,就是交貨時間。他們是做時裝的,講究一個‘快’字,要求的工期比一般訂單短。從確認樣品到交貨,往往隻有一個月到六周時間。”
羅廠長沉吟了一下,說:“這個確實有點緊。不過,隻要提前計劃好,咱們把原料預留好,把生產線安排妥當,這個不是問題。我可以專門騰出一條生產線,專門做這個訂單。”
“還有質量,”林知微強調,“歐洲那邊對質量要求很嚴格,不能有次品。咱們得建立一個更嚴格的質檢製度。”
“這個您放心,”羅廠長說,“我已經在琢磨這事了。我打算從車工裡選幾個眼睛尖、手細的,專門做質檢員,每道工序都檢查。”
林知微點點頭:“那行,你先去安排樣品的事吧。我和吳主任還有些事要談。”
羅廠長應了一聲,拿著資料就往車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