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陽光正好。
院子裡的孩子們,還在為了一盤沒有下完的飛行棋而嘰嘰喳喳地爭論著。
周譯跟林知謙重新回到了書房。
周譯給林知謙續上茶,繼續著剛才在飯桌上,沒有聊完的話題。
林知謙說:“如果隻是來料加工,那相對簡單一些,因為產品的所有權還在外方,你們隻是賺取加工費。但如果涉及到技術引進、設備進口,那就複雜了,要走技術引進項目的審批流程。”
“首先,你要準備好一份詳儘的具有說服力的項目建議書,然後報給你們廣東省的外經貿廳。他們初審通過之後,才會上報到我們部裡。”
“我們部裡會組織相關的行業專家進行評審,評審的內容包括你這個項目的技術可行性、技術的先進性、以及最關鍵的未來的經濟效益等等。”
“如果這個項目還涉及到大額的外彙支出,那就更麻煩了。我們這邊還要再去征求財政部和國家外彙管理局的意見。這一整套流程全都走下來,最快也得三個月。”
林知謙停頓了一下,他的語氣變得更加嚴肅:“還有一件事,我必須得提醒你。現在,我們國家的外彙儲備非常緊張。”
“所以上麵對於所有技術引進項目的審批,都卡得非常嚴格。你們這個項目在做經濟效益分析的時候,一定要算清楚,特彆是外彙的投入和產出比。”
周譯當然明白大哥話裡的意思。現在各行各業都急需從國外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外彙儲備必須要精打細算,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如果一個項目的投資回收期太長,那麼是很難在眾多嗷嗷待哺的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批準的。
“我明白。大哥,您放心,我們一定會把所有的材料都準備紮實了,把每一筆賬都算清楚了。到時候肯定還要再麻煩你。”
“你們深圳特區是國家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林知謙說,“你們的這個項目如果能夠成功,那對我們整個家電行業來說,都有著非凡的示範意義。”
“不過,周譯,”林知謙看著他,還是說出了自己心裡的擔憂,“說實話,你想一步到位,就引進人家德國的全套核心技術,我覺得難度還是太大了。”
“一來,得看人家德國人到底願不願意賣給你;二來,咱們國內的政策審批也確實存在風險。你有沒有考慮過,先退一步?還是,先從最穩妥的冰箱的代工做起,慢慢地積累技術和經驗?”
“我考慮過。”周譯的回答很堅定,“但是,大哥,我們不能永遠都停留在代工的這個層麵。我們必須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技術,有屬於我們自己的產品。否則,我們就永遠都要被人‘卡脖子’。”
林知謙看著妹夫眼中那毫不動搖的光芒,也欣慰地點了點頭:“好。我理解你的想法。你先把材料都準備起來吧。我這邊也幫你看看相關的政策上,還有沒有什麼可以利用的空間。”
“好。謝謝大哥。”
另一邊,林知微和陳書藝正坐在院子裡,一邊喝著花茶,一邊看著不遠處那幾個正玩得不亦樂乎的孩子。
“唉,”林知微歎了口氣,“上個月,我跟周譯就商量著,想請大家夥兒都過來熱鬨熱鬨,給我們這新家暖暖房。”
“哪知道,大伯他又去外地考察了。我聽大伯母說,現在要想約到大伯的時間,那都得提前一個月預約才行。”
陳書藝也跟著,無奈地搖了搖頭:“可不是嘛。爸他現在是越來越忙了。深圳那邊不是剛提出來一個口號,叫什麼‘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爸又是主管建設的。”
“我聽說深圳那邊,現在正在建一個據說是咱們國內第一高樓的建築?”
“嗯,深圳國貿大廈。”林知微說,“去年就已經動工了。現在還在建設中呢。”
“對了,”陳書藝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麼,說道,“你去年,就托我打聽的那件事,現在總算是有點眉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