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始詳細地解釋,“我們要建全新的生產線,要培訓工人,還要對接德國那邊下個月就要派過來的技術專家。這裡麵,每一個環節都絕對不能出錯。”
“人手呢?我們有懂這個的工程師嗎?”林知微問到了關鍵。
“我們已經從上海和廣州的國營廠挖人了。”
“挖人?”林知微有些驚訝,“國營廠的人……願意來嗎?那可是鐵飯碗。”
“願意。”周譯的回答異常肯定。
“雖然現在大部分人還守著鐵飯碗不敢動,但總有一些有眼光、有魄力,不甘心一輩子隻拿幾十塊工資的人。”
“我們開出的條件很有吸引力。”他掰著手指數著,“光是製冷工程師,我們就已經談妥了三位,他們都很有經驗。這個月,他們就能陸續到崗。人一到,我們就要立刻開始製定全麵的培訓計劃。”
“培訓工人?”
“對。”周譯重重地點頭。
“德國的專家下個月就要到深圳了。在他們到之前,我必須把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在前麵。”
“事情太多了。我一回去,就要立刻向特區管委會提交‘重點技術引進項目"的專項供電申請。”
“供電?”
“沒錯。這是重中之重。”周譯的表情變得無比嚴肅,“現在工業用電非常緊張。整個特區到處都在建廠房,都在上項目,用電需求激增,但供電係統根本跟不上。”
“如果申請不到穩定的電力供應,生產線建好了也沒用。”周譯說,“所以這個必須提前辦。”
“那廠房呢?”林知微又問。
“廠房也要重新規劃。”周譯走到窗邊,“我打算把現有的電風扇生產線,逐步轉移到臨城去。”
“臨城?”
“對,那邊地價和人工都更便宜,適合做電風扇這種技術含量不高、勞動密集型的產品。深圳這邊,我們另外一塊剛申請下來的工業用地,我準備全部留給大家電。”
“大家電?”
“對。冰箱、洗衣機,未來還有空調。”
林知微聽著這些規劃,眼中流露出欽佩的神色。
“可以啊,周先生,”她半開玩笑地說,“你這誌向可真遠大。冰箱、洗衣機、還有空調,你這是要做全係列的家電產品?”
周譯轉過身,重新坐到她身邊。
“先從冰箱開始。”
他握緊了妻子的手,“我希望,”他說,“在明年夏天之前,我們能生產出第一台屬於我們自己的技術過關的冰箱。”
“明年夏天?”林知微在心裡算了算時間,“那……隻有半年多的時間了。”
“對。”周譯點頭,“時間非常緊,但我有信心。”
“德國的技術成熟,我們的團隊也在逐步到位,隻要抓緊每一天,應該能趕上。”
“而且明年夏天正好是銷售旺季,如果我們的冰箱能在五月份上市,趕上夏天的銷售高峰,第一年就能打開市場。”
林知微笑了,她反手握住丈夫的手,語氣裡帶著溫柔的調侃和最真誠的鼓勵:
“自強不息啊,周先生。”
周譯也笑了。他知道妻子聽懂了他所有的雄心和未說出口的壓力。
他將妻子的手握得更緊,目光堅定:
“我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