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牧之繼續說道:“就以一九一零年的橡膠風潮,許多國人股民甚至不知道橡膠為何物,就競相購買,哄抬股價,那一年,有多少人被套牢,繼而傾家蕩產?”
呂牧之一番話,又讓校長想起了前幾年把底褲都賠掉的不堪往事,要是沒有青天黨給自己撐腰,欠下這麼多錢,自己說不定都要被上滬巡捕房捉去坐監獄了!
往事曆曆在目,校長點了點頭:“牧之,我叫你來談話,是聽說你地形圖畫的很好,今天在辦公室一番見麵,想不到你對華國的股市也有一番自己的見解,我欣慰得很哪,你才二十歲,莫非也在股海當中浮沉過?”
呂牧之搖搖頭,自己穿越前倒是買過一些股票,不過大部分都被套牢,但是原主可沒有資本參與股票市場,倒是原主的父親花了點小錢在股市裡小打小鬨過。
“閒暇時,學生閱讀過一些金融書籍,也研究過炒股。父親曾經花過幾塊錢投資股票,全部虧損,所幸投入股本不多,不然就供不起我上中學了,也來不到這黃埔軍校。”呂牧之從實招來,說的都是真實情況。
校長點點頭:“是啊,炒股害人,害人啊!我已決心不炒,隻是偶爾聽些新聞,過過癮罷了,不過你說你曾經研究過炒股,可曾研究出什麼好的方法來,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呂牧之傻眼了,校長嘴上說不炒股了,但是一聊起股票來就沒完,竟然還想打聽自己的炒股技法。
這下可好,呂牧之把自己架得太高了,搞不好會下不來台。
看著校長期待的眼神,呂牧之把心一橫,把現代的一些入門知識隨便搬出來糊弄了一下。
“校長,學生確實琢磨過一些方法。學生以為,炒股若隻盯著每日漲跌的零星數字,猶如管中窺豹,隻見一斑。若能將其走勢連點成線,繪圖以觀之,方能窺其全貌,把握大勢。”
校長聞言,顯露出極大的興趣:“繪圖炒股?這倒是新鮮,具體如何操作?”
見校長上鉤,呂牧之內心稍稍安定下來,繼續說道:“學生稱之為K線圖,哦不,口誤了,是蠟燭圖。”
“什麼是蠟燭圖,畫來我看。”校長連忙遞出紙幣。
“您看,我們每日記錄一隻股票開盤之價、收盤之價,以及當日最高之價、最低之價。”
呂牧之用校長的筆,在紙上畫了一個短橫:“此謂開盤價。”
又畫了另一短橫:“此謂收盤價。再將兩點用一矩形相連,若收盤高於開盤,此矩形為空心的,或塗為紅色,稱為‘陽線’,表示上漲;若收盤低於開盤,則將此矩形塗黑,稱為‘陰線’,表示下跌。”
接著,呂牧之又從矩形的上下兩端引出細線:“從上引出線至當日最高價,此為‘上影線’;從下引出線至當日最低價,此為‘下影線’。一日之內的價格波動、多空搏殺之激烈,儘在這一根‘蠟燭’之中了。”
校長看得目不轉睛,眉頭緊鎖,彼時炒股還沒有K線圖,K線圖要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會引入股票市場,對於校長來說還是很新奇的。
“妙啊!”校長猛地一拍大腿,“每日將這‘蠟燭’連續畫出,其漲跌趨勢、阻力支撐,豈非一目了然?比起我這單純記錄數字,確實高明許多!”
呂牧之見校長這樣虛心求教,也好為人師起來:“蠟燭圖有多種組合形態,我嘔心瀝血總結了多種,並取了不同的名字,比如:‘曙光初現’、‘烏雲蓋頂’、‘紅三兵’、‘三隻烏鴉’等等等等......我向校長一一道來...”
校長聽得如癡如醉,邊聽邊記。
聽完後,立刻翻到筆記本新的一頁,按照呂牧之教授的方法,嘗試將自己連日記錄的多支紗業股、輪船股價格轉換成蠟燭圖。
校長一邊畫,一邊喃喃自語:“原來前日那根線是這般意思……這是烏雲蓋頂啊,莫非這輪船股將要利空了?哎呀哎呀,得趕緊發電報給錦江兄,讓他打探一下內部的行情!”
校長拿著自己畫好的蠟燭圖,就要出去給遠在浙省的錦江兄發電報,剛走到門口,又忽然記起呂牧之還在自己辦公室裡呢!
“牧之啊,你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我還有重要事情要出去辦!”
呂牧之立正敬禮告彆校長,自己聽到了校長的自言自語,他嘴裡的錦江兄,就是當時的江浙第一財閥,青天黨的天使投資人張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