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明比較沉穩,點頭道:“有了這些,咱們團的火力配置和機動能力確實提升了一大截,也能算是個戰鬥團了。”
宋溪濂也難得露出了笑容:“牧之兄,看來跟著你,咱們團以後的日子不會差。”
呂牧之看著部下們興奮的神情,大聲宣布道,“行了,這下機槍連、偵探隊、通信隊、工兵隊什麼的都搞起來,咱們補充團也得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眾人接收了武器裝備,緊鑼密鼓地安排訓練計劃,不敢浪費一天時間。
呂牧之這些天除了監督補充團的訓練進度,還時不時地被校長叫到軍校去。
沒有彆的原因,校長將工農一派清除出第一軍和軍校以後,乾活的人少了,留下的人自然要多分擔一些。
首先是保粵會直接更名為兩廣會,涵蓋了粵省和桂省兩省事務。
兩廣會如今由財政部宋誌文主導,並被賦予了經濟屬性。
校長總是抱怨北伐軍費不足,桂係也總說軍餉告急。
宋誌文便把兩廣的商人和地主全拉進兩廣會,方便他改良兩廣經濟,增加稅收。
同時通過兩廣會登記並控製各地的民團組織,平時可用於維護治安保證政令通行,戰時可將民團作為預備役兵員使用。
現在保粵會擴張成了兩廣會,校長需要在裡麵安插自己的人手,呂牧之原本就是保粵會的一名理事,現在把呂牧之在弄到兩廣會裡也是無可厚非的。
兩廣會裡,原先的那些武術家們依然在任上,校長安排武術家前去教練民團,同時也有軍隊內的教官前去訓練民團,保證對民團的監督和控製力。
呂牧之認為,雖然兩廣會現在對自己沒什麼用處,但隻要自己在裡麵占了一席之地,總有一天,兩廣會能發揮自己經濟和軍事上的作用,自己也能從中受益。
宋誌文在兩廣會成立之時,也見過一次呂牧之,並拿出了校長的炒股筆記。
呂牧之還記得當時的情形:
宋誌文問道:“牧之,你總結的炒股筆記很有意思,有沒有興趣和去股市闖一闖?”
呂牧之興趣不佳:“國內的市場太混亂了,除非能自己操縱市場,否則這炒股筆記就是一疊廢紙,隻有被彆人收割的份。”
宋誌文啞然失笑:“沒錯,除非能自己操縱市場...或許這國內的市場,真會有一天能被我所操控?不過我不喜歡操縱這個詞,我覺得調節才更合適,調節市場...
牧之啊...這一切都取決於北伐軍能否成功...”
......
七月一日,革命軍誓師北伐,出動八個軍約十萬人。
呂牧之的補充團隸屬於第一軍第二師,前後共訓練三個月,將隨軍一同出征。
華夏幾千年來有記載的北伐難以計數,但是成功的唯有朱元璋北伐成功過一次。
呂牧之知道,這一次的革命軍北伐,將會是有史以來第二次北伐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