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人上門來要錢,你就讓他們找你奶奶,啊,我把錢都給你奶奶了。”
薑萊當時才十五六歲,先失去媽媽,現在爸爸也要走。
薑萊記得,那天晚上,她抱著爸爸的手臂,聲嘶力竭挽留他。
“萊萊,你安心上學,有什麼事,你就去找你奶奶。”
……
日出映在窗簾上,薑萊還沉在睡夢中一下驚醒,淚流滿麵。
昨天收拾到兩三點才將整個屋子收拾完。
還要去手作店裡兼職。
薑萊拿冰敷了敷紅腫的眼睛,收拾完後,背著材料便出門了。
下了地鐵,離C口大概三百米,是一間平平無奇的手作店,名字叫點螺。
推開雕花木門,臨街的展示區是陳列好的螺鈿器物,往裡走,分工作操作、展覽展示、品鑒交流三個區域。店內擺滿了各式茶具、爐具、樂器、擺件等漆器工藝品,最裡麵設有專門的晾漆暗房。
薑萊活力滿滿地打著手語:李姐姐,早上好。
李薇是手作店的銷售:“怎麼啦?助聽器壞了嗎?發生什麼事了嗎?”
他們或多或少都知道一點薑萊的事,平時很照顧她,還沒滿二十歲的孩子,卻已經扛起了生活的大梁。
薑萊歪頭微笑:沒事,隻是不小心摔壞了,師父在嗎?。
“馮師傅在暗房。”
馮明,今年已經六十四歲了,一頭銀白發,戴著副細框眼鏡,是國家級非遺螺鈿漆器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大漆螺鈿工藝。
馮明可以說是非常寶貝她這個小徒弟,難得有一個小年輕願意沉下心來學,最主要的是有天賦,有毅力,有決心。
其實馮明還有一個大徒弟,但大徒弟沒有繼續走這條路了,馮明還因此遷怒了剛來找她拜師的薑萊。
也是經過了好長一段時間的考察,發現這姑娘不僅心細,腦子裡還有許多奇思妙想,才勉強答應的,後來,越接觸,卻喜歡她。
了解之後才知道,薑萊媽媽生前也是一位螺鈿匠人,薑萊從小耳濡目染。隻是在讀書時期,她媽媽不讓她做這些,因此,隻學了點皮毛。
馮明從暗房走出來,看見薑萊,一下就陰轉晴,麵容慈祥地拿來一張紙,給她安排下今天的任務。
有客人定製了一套大漆螺鈿套杯,她今天主要負責第九道工序——貼螺鈿以及其它工藝品的打磨,揩清和推光。
通常,一件完美的漆器,需要二十幾道乃至五六十道工序,時間短則半個月到一個月,長則有一年兩載的都有的,這也是很多人不願意深耕這一項工作的原因。
要受苦,來錢慢,考驗耐心,這些都還是最基礎的門檻。
在店裡一直待到晚上六點,伸伸腰,又要準備出攤了。
隻是今天比較特殊,需要額外做個牌子——聽障人,非遺手工品,螺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