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黃巾再起臨危請命
洛陽太極殿內,朝會正按部就班地進行。三公九卿分列兩側,或議論地方災情,或奏報邊關瑣事,氣氛一如往常般肅穆。劉進身著朝服,靜立在武將之列,神色平靜,兩年來的京中生涯,已讓他習慣了這種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的朝堂氛圍。
他目光淡淡掃過眾人——大將軍何進滿麵紅光,顯然近來權勢更盛;幾位世家出身的大臣低聲交談,眉宇間帶著幾分疏離;宦官們則垂首侍立,眼神卻不時瞟向龍椅上的靈帝,察言觀色。
就在此時,殿外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伴隨著傳信兵嘶啞的大喊:“急報!並州急報!黃巾賊攻破太原城,刺史張懿遇害——!”
話音未落,一名滿身塵土的傳信兵踉蹌著衝進殿內,手中高舉著一份染血的奏報,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陛下!太原失陷!張刺史戰死!黃巾賊正往洛陽殺來!”
滿朝文武頓時嘩然。
“什麼?黃巾賊不是早就平定了嗎?”
“太原乃並州重鎮,怎麼會如此輕易失陷?”
“往洛陽而來?他們瘋了不成!”
議論聲此起彼伏,原本肅穆的朝堂瞬間亂成一團。靈帝坐在龍椅上,臉色瞬間變得蒼白,猛地一拍龍椅扶手:“慌什麼!把奏報呈上來!”
一名宦官連忙上前接過奏報,展開後尖聲念道:“奏報陛下:並州黃巾賊劉黑闥、孟海公聚眾十萬,於三日前突襲太原,城破,刺史張懿力戰殉國。賊眾勢大,連破數縣,現已過西河,正向洛陽方向殺來,沿途燒殺搶掠,百姓流離……”
“劉黑闥?孟海公?”劉進心中微動。這兩個名字並非陌生,乃是早年黃巾餘孽,銷聲匿跡數年,沒想到竟在此時死灰複燃,還鬨出了如此大的動靜。記得劉黑闥還是他親自大敗後不知所蹤,孟海公是後來收複張寧的時候出來的,看來,這兩人潛伏數年,有積攢好了實力,這是又出來鬨騰了。
他暗自思忖:能以迅雷之勢攻破太原,可見二人並非草包;可攻破太原後不據守險要,反而直撲洛陽——這簡直是自尋死路。洛陽乃天子腳下,雖不說固若金湯,卻也絕非十萬烏合之眾能輕易撼動,這二人的決策,著實讓人費解。
朝堂上的議論漸漸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靈帝身上,等著天子決斷。靈帝喘著粗氣,目光掃過群臣:“劉黑闥、孟海公匹夫敢爾!眾卿,誰願領兵出征,剿滅此賊?”
殿內一片寂靜。
何進眼神閃爍,微微低頭——他雖掌部分禁軍,卻深知黃巾賊凶悍,且此次賊眾號稱十萬,若是戰敗,兵權難保,索性裝聾作啞。
世家大臣們更是事不關己——並州離洛陽尚有距離,真要打到京畿,自有禁軍抵擋,何必此刻出頭,平白折損自家實力?
幾位老將要麼垂首不語,要麼稱病推脫。朱儁、皇甫嵩等能征善戰之將又不在朝中,一時間,竟無一人應聲。
靈帝的臉色越來越難看,龍椅上的手緊緊攥著,指節發白。他看向西園八校尉的方向,那些由他親自提拔的將領,也紛紛避開目光——西園軍剛組建不久,實戰經驗匱乏,誰也不願拿自己的前途去賭。
劉進看在眼裡,心中暗歎。這便是大漢朝堂的現狀:危難當頭,眾人皆先顧己身,哪還有半分為國分憂的心思?他如今身為左將軍、八關都尉,算是鐵杆的帝黨,若是此時坐視不理,不僅靈帝顏麵掃地,八關防務也將麵臨壓力——劉黑闥真要是打到關下,他麾下的兵馬終究要直麵賊眾。
“陛下,臣願往!”劉進上前一步,躬身朗聲道。
靈帝眼中瞬間閃過一絲光亮,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好!好!劉進,朕就知你忠勇!若能得勝歸來,朕必重重有賞!”
劉進心中卻是一歎。皇帝隻說封賞,卻絕口不提兵馬錢糧——看來朝中府庫是真的空了,或者說,靈帝根本調不動那些被世家、外戚把持的資源。至於靈帝的私庫?他才舍不得拿出來呢,還是算了。
“臣,遵旨。”他平靜領命,沒有討要兵馬,也沒有訴苦。
然而朝中其他大臣看著劉進,表示很是不自然。劉進也懶得理會他們是怎麼想的,等過幾年董卓進京之後,自然有董胖子收拾他們。
散朝後,劉進徑直返回府邸,剛進院門便吩咐道:“速去請王猛、戲誌才、狄仁傑、沮授、陳宮五位先生來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