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豫州蕩滌新政清明
沛國行宮的晨露還未乾透,十三道身影已踏著晨光衝出城門,朝著豫州各地疾馳而去。趙雲白袍銀槍,縱馬領先;李存孝手持畢燕撾,氣勢如虎;裴元慶雙錘在陽光下閃著寒光,馬蹄踏處煙塵滾滾;宇文成都金镋斜指,眉宇間帶著凜然殺氣……十三太保各領一支衛鼎軍精銳,如同十三道驚雷,劈向豫州的廣袤大地。
首當其衝的是潁川荀家。作為豫州世家的領頭羊,荀家世代為官,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在劉進推行政令時表麵順從,暗地裡卻串聯各方,此次更是拿出三萬族人參與叛亂。趙雲領兵抵達潁川時,荀府外還掛著“世代忠良”的匾額,府內卻已備好了反抗的甲胄與兵器。
“荀家勾結逆賊,意圖弑君,罪無可赦!”趙雲勒馬立於府前,銀槍直指大門,“傳陛下旨意,荀家滿門抄斬,家產充公,反抗者格殺勿論!”
話音未落,衛鼎軍士兵已撞開府門,荀家子弟手持刀槍衝出,卻被訓練有素的士兵斬殺當場。荀家族長荀衍試圖依仗身份嗬斥,卻被趙雲一槍挑飛,厲聲喝道:“亂臣賊子,也配談身份?”銀槍舞動間,荀家反抗的核心子弟紛紛落馬,剩下的族人見勢不妙,跪地求饒,卻難逃抄家滅族的命運。
與此同時,汝南陳家正經曆著滅頂之災。李存孝率領的兵馬如同猛虎下山,陳家府邸的高牆在他麵前如同紙糊一般——他竟親自扛起一根巨木,硬生生撞開了厚重的朱漆大門。“陳家參與叛亂,一個不留!”李存孝的怒吼聲震得人耳膜發顫,畢燕撾揮舞間,房梁斷裂,慘叫連連。陳家試圖憑借深宅大院頑抗,卻被衛鼎軍士兵逐個房間清剿,不到半日,這座傳承百年的世家府邸便血流成河,再無活口。
南陽庾家的下場更為淒慘。裴元慶與宇文成都兩路兵馬合圍,庾家試圖從密道逃跑,卻被裴元慶的雙錘堵住去路。“想跑?晚了!”裴元慶一聲怒喝,雙錘橫掃,密道入口瞬間崩塌,將庾家核心族人全部掩埋。宇文成都則在府中搜出大量與陳友諒往來的密信,連同庾家囤積的糧草軍械一同抄沒,押解百姓前來圍觀的士兵高聲宣讀其罪狀,看得眾人拍手稱快。
最令人心驚的是楊再興與高寵的行動。楊再興率領的輕騎如同鬼魅,一日之內連破三座參與叛亂的豪強莊園,槍尖所過之處,叛逆者人頭落地,竟無一人能在他槍下走過三合;高寵則專攻那些隱藏在深山裡的世家塢堡,他手持鏨金虎頭槍,連挑七座塢堡吊橋,嚇得殘餘豪強紛紛開堡投降,卻仍難逃按律處置的下場。
關鈴與羅士信這對猛將更是銳氣逼人。關鈴繼承了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在襄城一帶追殺逃竄的世家子弟,刀光閃過,便有一顆人頭落地;羅士信則赤膊上陣,手持镔鐵霸王槍,將試圖組織反撲的豪強武裝殺得潰不成軍,他甚至親手將負隅頑抗的郭家族長釘死在城門上,以示懲戒。
高長恭與陸文龍則展現出不同的風格。高長恭治軍嚴明,每到一地必先張貼告示,曉諭百姓叛亂世家的罪狀,讓百姓明白此次行動並非濫殺,而是替天行道;陸文龍雙槍翻飛,卻始終留著活口,專門擒拿那些試圖化妝潛逃的世家核心人物,交由地方官審訊定罪,追繳隱藏的家產。
伍雲召、伍天錫兄弟倆則負責清剿豫州邊境的世家勢力。伍雲召的丈八蛇矛挑翻了何家的私兵大營,伍天錫的混金鏜砸毀了韓家的軍械作坊,兄弟倆配合默契,將那些勾結外族、意圖裡應外合的世家連根拔起,邊境百姓見了,無不焚香叩拜,感謝漢軍為民除害。
黃敘雖因武義不是特彆出眾,但卻絲毫不敢懈怠,他率領一支偏師,專門清剿那些依附世家的小豪強,每到一地便開倉放糧,將世家囤積的糧食分給百姓,同時宣傳劉進的新政,讓百姓明白世家的惡行,漸漸收攏了民心。
一個月的時間,對於廣袤的豫州而言不過彈指一揮間,卻足以讓這片土地經曆一場徹底的滌蕩。十三太保的鐵腕清剿如同一場風暴,席卷了豫州的每一個角落——從繁華的縣城到偏僻的鄉野,從高聳的世家府邸到隱秘的塢堡莊園,凡是參與叛亂的世家、豪族,皆在這場風暴中化為灰燼。
潁川的街道上,曾經車水馬龍的荀家府邸已被夷為平地,士兵們正在清理廢墟,準備在此處建造學堂與工坊;汝南的田埂上,陳家霸占的萬畝良田被重新丈量,插滿了分配給農戶的木牌,百姓們扛著鋤頭,在田地裡忙碌著,臉上帶著久違的笑容;許昌的市集上,庾家壟斷的鹽鐵鋪子被官府接管,平價售賣的鹽鐵引得百姓排起長隊,再也不用忍受世家的盤剝。
那些曾經在世家陰影下苟活的佃農、奴仆,如今挺直了腰杆。衛鼎軍在清剿世家時,不僅釋放了被囚禁的奴仆,還將世家的土地、房屋、牲畜分給他們,讓他們成為有產者。許多人自發組織起來,幫助士兵搜尋逃竄的世家餘孽,有的甚至拿起武器,加入了地方的治安隊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豫州刺史陸秀夫是在這場風暴中成長最快的官員。這位原本隻擅長文書的文官,在劉進的授意下,緊隨十三太保的腳步,每平定一地便立刻派人接管,張貼布告、安撫百姓、丈量土地、登記人口,將新政迅速推行下去。他深知此次清剿是推行新政的絕佳機會,特地請命從各州抽調了兩百餘名寒門士子,充實到各縣衙,取代那些被世家把持的舊吏,確保政令能夠暢通無阻。
“陸大人,這是潁川、汝南、梁國三郡的土地分配名冊,請您過目。”一名屬官將厚厚的賬簿呈上來,臉上帶著疲憊卻興奮的神色,“三郡共計清剿世家土地六十三萬畝,分配給無地農戶八萬餘戶,百姓們都說是陛下給了他們活路啊!”
陸秀夫接過賬簿,仔細翻閱著,眼中露出欣慰之色:“好。告訴各縣,土地分配要公平公正,不得徇私舞弊,若是有人敢克扣百姓,定要嚴懲不貸。另外,那些被釋放的奴仆,也要一視同仁,給他們分地、分糧,讓他們安心生產。”
“是!”屬官領命而去。
陸秀夫走到窗前,望著外麵忙碌的景象,心中感慨萬千。他來豫州任職時,曾因世家阻撓而處處碰壁,推行的均田、減稅等新政寸步難行,如今十三太保雷霆一擊,掃清了所有障礙,新政的推行順利得超乎想象。這讓他更加明白,對於那些冥頑不靈的世家,溫和的勸說毫無用處,唯有鐵腕手段,才能打破沉屙痼疾。
豫州的變化,不僅體現在土地的重新分配上,更體現在民心的轉變上。曾經被世家蒙蔽、對新政心存疑慮的百姓,在親眼目睹了世家的叛亂罪行與漢軍的公正處置後,漸漸明白了劉進推行政令的苦心。
在許昌,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農捧著新分到的地契,對著長安的方向三跪九叩,老淚縱橫:“俺活了一輩子,做夢都沒想過能有自己的地!陛下是青天大老爺啊!”
在譙縣,一群曾經的奴仆自發組織起來,成立了護衛隊,協助官府巡邏,防止世家餘孽反撲。他們說:“陛下給了俺們自由和土地,俺們就得護住這份家業,不能讓那些壞種再回來作威作福!”
在潁川的學堂裡,新招收的寒門子弟正在朗朗讀書,他們中許多人是世家叛亂的受害者,如今卻能坐在窗明幾淨的教室裡學習,臉上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教書先生是陸秀夫從長安請來的儒生,他在課堂上說道:“陛下推行新政,便是要讓天下人都有書讀、有飯吃,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報效國家,莫負陛下的期望。”
隨著民心歸向,豫州的生產迅速恢複。春耕時節,田野裡到處是忙碌的身影,官府發放的種子、農具及時到位,水利設施也在士兵與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修繕。市集上的商品漸漸豐富起來,糧價穩定,民心安定,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沛國行宮中,劉進看著陸秀夫送來的奏報,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奏報上詳細記載了豫州的變化:清剿叛亂世家九十八家,抄沒土地一百二十三萬畝,釋放奴仆七萬餘人,分配土地農戶十五萬餘戶,各地學堂、工坊、驛站正在陸續修建……
“看來,十三太保這次是真的把豫州的毒瘤給剜乾淨了。”劉進將奏報遞給身旁的房玄齡,“陸秀夫也做得不錯,能在短時間內穩定局麵,推行新政,是個可塑之才。”
房玄齡看完奏報,點頭道:“陛下英明。豫州世家盤根錯節,若不是這次借叛亂之名徹底清剿,恐怕再過十年也難以推行新政。如今豫州清明,不僅能為大軍提供糧草,更能成為鉗製徐州、荊州的屏障,實在是一舉多得。”
劉進望向豫州的方向,眼中閃過一絲深邃。他知道,清剿世家隻是第一步,要讓新政真正紮根,還需要長久的努力。但他有信心,隻要民心在握,有陸秀夫這樣的能臣治理,有朝廷大軍的武力保障,豫州定能成為大漢複興的堅實基石。
窗外的陽光正好,灑在案頭的輿圖上,照亮了豫州的每一寸土地。這片經曆了血火洗禮的大地,正以嶄新的麵貌,迎接屬於它的新生。
喜歡開局嶽飛薛禮,我稱霸三國請大家收藏:()開局嶽飛薛禮,我稱霸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