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低語一聲,隨即搖了搖頭,將這點插曲拋諸腦後。
對他而言,一個新興子爵的主動請纓,不過是這亂局中一朵小小的浪花,遠不足以讓他過分關注。
真正壓在他心頭的巨石,是武陽關前日益糜爛的戰局。
即便他再度咬牙抽調了部分力量增援前線,可妖族部落的進攻沒完沒了。
北涼軍的傷亡數字每天都在攀升,每一份戰報都讓他心頭滴血。
那些戰死的精銳士卒,尤其是那些耗費無數資源才培養起來的武者,每損失一個,他的心都在滴血!
然而,朝廷許諾的援軍遲遲未至,在援軍到來之前,他除了苦苦支撐,彆無他法。
這份煎熬與肉痛,唯有自知。
另一邊,秦良在府庫的交接頗為順利。
當看到李管家點交的物資清單時,饒是秦良心中有所預期,也不禁暗自吃了一驚。
這份資助的分量,遠比他預想的要厚重得多!
單是糧食一項,堆積如山的糧包,就足以支撐他麾下數千人馬兩個月的消耗。
此外,還有一批刀槍箭矢、皮甲盾牌,甚至還有一些用於修繕器械的銅鐵材料。
這份厚禮,無聲地傳遞著韓玉春的態度。
他是真心希望秦良能在北部地區打開局麵,穩定後方,分擔他東線的巨大壓力。
畢竟,如今的北涼軍主力被死死釘在武陽關,早已是捉襟見肘,根本無力分兵回援北部。
秦良的主動出擊,恰好填補了這片力量真空。
物資到手,秦良心中盤算並未停止。
有了這批軍資墊底,他仍需為接下來的行動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尤其是考慮到陽穀縣如今的人口,在接收了其他四個縣逃難而來的幸存者後,人口已激增至兩萬有餘。
這既是發展的基石,也是沉重的負擔。
而更關鍵的是,他此番率軍出擊,沿途所經過的那些曆經戰火的郡縣,必定有一定的流民。
這些流民,無需花費一個銅板去購買,隻需提供庇護和一口吃食,便是現成的勞動力,遠比從奴隸販子手中買來的奴隸要好用得多!
兩天後的早上。
秦良帶著人就浩浩蕩蕩地返回了。
來的時候隻有幾十人,離開的時候已經多了數十輛馬車了。
為了防止秦良中途出意外,韓玉春還特地派了一百多人護送。
對此,秦良隻能說你人還怪好的勒。
七天後,秦良就帶著物資返回了陽穀縣。
伴隨著秦良的返回,整個陽穀縣徹底熱鬨了起來。
秦良成為子爵,也代表著他們成為了子爵封地的子民。
“子爵大人!”
陽穀縣城門,白山,張謙帶著一群人在這裡迎接,內心都是激動不已。
在得知自己被安排前往北涼州,輔佐這一位秦良少爺之時,他內心是非常不平衡的。
可是誰能想得到,來這裡還不到兩個月,他就見證了一個個不可思議的奇跡。
一年的時間,秦良從安南州秦家的一名普通子弟,成為了大秦王朝的子爵,一位名副其實的貴族。
這簡直已經不能說是奇跡了,而是神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