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全麵實現整個平原的開發,大致需要兩年時間。”
張謙陳述完畢,略帶緊張地看向秦良,等待著他的決斷。
這個計劃規模浩大,耗時耗力,沒有秦良的全力支持,絕無可能實現。
“兩年……”
秦良沉吟片刻,目光掃過地圖上那片平原,最終點了點頭。
“可以!”
“所需人手繼續由你調配,我會諭令韓雲天,馴獸場資源優先保障你的工程需求。”
對於許多追求短期利益的官員而言,投入兩年時間進行大規模農業基礎建設,或許並非首選,遠不如開礦或狩獵妖獸來得立竿見影。
但秦良誌不在此,他謀求的是長治久安,因此他願意為此投入時間和資源。
“多謝大人信任!”
張謙聞言,心中一塊大石落地,“下官必竭儘全力,定在兩年內,將此藍圖化為現實!”
“嗯,好好去乾吧。”
秦良微笑著鼓勵道,目光中充滿了期許。
張謙所提出的農田開墾計劃,讓秦良內心充滿了期待。
倘若陽穀縣當真能夠成功開墾出超過一萬頃的良田,那麼整個領地的糧食儲備必將邁上一個全新的台階。
這對於穩固統治,乃至支撐後續的軍事擴張,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戰略意義。
然而,秦良的頭腦十分清醒。
他深知,將這片廣袤的平原化為沃土,絕非開挖一條運河那般簡單。
運河的貫通,僅僅是解決了水源這個先決條件,後續的土地改良工程,其繁瑣與艱巨程度,恐怕遠超常人想象。
這個時代,遠非他記憶中的那個擁有各種現代農業科技的世界。
沒有高效的化肥,沒有改良的作物品種,想要在新生土地上獲得可觀的收成,難度極大。
土壤的肥力需要漫長的自然積累過程,絕非一蹴而就。
此前開墾的土地,多是依靠河流泥沙淤積形成的衝積平原,或是曆經漫長歲月、動植物殘骸腐化形成的沼澤濕地,其本身天然就具備一定的肥力基礎。
而如今計劃開墾的這片平原,雖然地勢平坦,易於規劃,但土壤本質相對貧瘠。
運河的滋養,最多隻能保證作物不因乾旱而枯死,卻無法直接賦予土地足夠的養分。
待張謙領命離去後,書房內重歸寂靜。
秦良並未急於處理其他公務,而是緩緩坐回案前,陷入了思考。
他提起筆,蘸了蘸墨,試圖在空白的紙箋上勾勒出一些可能的方法。
作為一名穿越者,他實在無法像這個時代的尋常官員那樣,心安理得地等待數十年,依靠最原始的方式讓土地自然變得肥沃。
他渴望能找到一些加速這一進程的竅門,希望前世的零星知識能夠在此刻發揮作用。
然而,凝神思索良久,筆尖懸在半空,最終卻隻能化作一聲無奈的輕歎,將筆輕輕放下。
他沮喪地發現,儘管他知道“肥田”這個概念,但具體到有效的土法化肥製作、科學的輪作製度、高效的堆肥方法等細節,記憶卻是一片模糊。
幼時依稀記得的些許農家肥製作方法,在此等大規模開墾麵前,顯得杯水車薪。
“終究是所知有限……”
他低聲自語,嘴角泛起一絲自嘲的苦笑,“早知道這樣,當初就應該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