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大兒子把林知遠放到土坯床上,讓他靠著床坐著,兄弟三個就幫忙收拾,這時候村長帶了一些東西過來。
他把東西放到廚房裡,對林錦初說道:“爺爺帶了些糙米和蕎麥麵給你們,還有一個陶罐和三個碗,陶罐能煮飯煮水,一會兒你幾個叔再砍些柴給你們送來,以後缺什麼跟爺爺說。”
林錦初很是感激,她知道村長之所以這樣儘心儘力,是因為對她爹林知遠有虧欠,沒有林知遠,他兒子很可能會凶多吉少,而且就算野豬給了林家和柱子家,但他們自己打的野雞和野兔也不少,這些他們也賣了不少銀子。
這個時候說什麼都是蒼白的,隻能接受彆人的幫助,林錦初發自內心的感激對村長說道:“謝謝村長爺爺。”
村長擺了擺手,對林知遠這個才十歲的小丫頭多了幾分了解。
他心安穩了不少,林知遠總算有個能撐門戶的,小姑娘年紀雖小,但做事有分寸,有條理。
要不然也不知道林知遠後麵的日子怎麼過,他也不能天天過來,村子裡的雜事本來就多。
這時候常家大兒子帶著一個相貌出眾,有些英武之氣的婦人過來了,他們手中也拿著一個袋子,還有兩床薄被子。
把被子放好,又把袋子放下,常家大兒子常從錚猶豫了一下,又把彆在腰間的一把鐮刀拿了下來。
他朝村長點了點頭,對林錦初說道:“這些米你們先吃,不夠我再送來,鐮刀留給你們,上山挖野菜時拿著,有什麼危險就找我家,喏,就幾十步的距離,不遠,這是我娘,我娘姓羅。”
婦人朝林錦初笑了笑,對常從錚說道:“你再搬些木柴過來,我幫他們煮點吃食。”
林錦初接過鐮刀,古代的鐮刀和現代有很大的不同,柄是木頭的,刀則短而直,是鐵製的,這可是好東西,太實用了。
聽羅嬸子說要幫她煮飯,她連忙說:“不用辛苦羅嬸子了,煮粥攤餅子這些我會的。”
常夫人驚訝地看著林錦初,心道,這娃不是剛從京城回來,嬌滴滴的小姐怎麼會做飯呢?
林錦初知道她的猜疑,解釋道:“前些天大伯娘教的,我已經在林家煮了幾天,煮粥,煎餅子都會,沒問題的,嬸子放心,山上的不少野菜我都能分得清。”
林錦初其實內心想說,我大學畢業後就自己做飯了,一般中午在飯堂吃,晚上和節假日喜歡做點自己愛吃的菜,這麼些年練下來,廚藝好著呢,村子裡這些菜式,簡直不要太簡單,用一句她大學時一個南方室友的口頭禪,就是濕濕碎啦。
常夫人這才笑了笑,摸了摸她的腦袋說道:“你這孩子,可真懂事得讓人心疼。”
林錦初又對村長父子三人說道:“村長爺爺,你們快回去吧,我和弟弟會照顧好爹的。”
見他們不動,她又道:“有需要的一定會找你們。”
村長歎了口氣,說道:“這房子的主人也是我們林家宗族的長輩,他無兒無女,已經去世了,現在這屋是無主的,已經歸宗族了,你們就放心住,不收錢。”
他說完,這才帶著幾個兒子離開了小屋。
緊接著常家母子二人也離開了。
林錦初其實挺滿意這個房子的,房子雖有些破,但離林家遠,離山比較近,離山近好處多,她還指望著多上山尋些野菜什麼的。
最重要的是離常家人近,她知道常家都是厚道之人,這是她來到這個村子以來,常家人樁樁件件都顯出他們的大度和厚道。
她爹摔斷腿,村長和常家人把野豬給柱子家一頭,給林家一頭,前麵幾天常家大兒子常從錚一有空就去林家照顧她爹,所以她和常從錚有些熟了。
常從錚那天又補了五兩銀子給胖媒婆,彆人遇到事隻想逃離,他們倒好,想方設法來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