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者”號深處,一間被嚴格保密並進行了多重加固的艙室被正式啟用,命名為“遺產解析中心”。這裡與艦橋的戰術緊張和龍吟基地的重建喧囂隔絕,充滿了另一種形式的、無聲的激烈搏鬥。巨大的全息投影屏占據了四麵牆壁,上麵無休無止地流淌著來自“園丁遺產”數據庫的、如同星河般浩瀚的信息流——陌生的符號體係、違背直覺的幾何模型、描述著宇宙底層規律的超凡理論、以及無數消亡文明用自身存在驗證過的科技路徑。
鴻宇和趙娜是這片知識汪洋的領航員,也是最先感受到其磅礴與危險的人。
鴻宇的狀態近乎癲狂。他頭發淩亂,眼窩深陷,但雙眼中燃燒著永不滿足的求知火焰。他常常連續工作數十個小時,依靠高濃度營養液和短暫的神經興奮劑維持精力,整個人如同著魔般沉浸在那些超越時代的知識中。他的工作台上,虛擬模型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構建又拆解,旁邊散落著寫滿瘋狂演算和靈感片段的電子筆記。
“看這個!趙娜!”鴻宇猛地抓住身邊搭檔的手臂,聲音因激動而嘶啞,指向一個剛剛解析出的、關於某種能量傳導介質的理論,“‘虛空纖維’!它們不是利用常規維度傳遞能量,而是通過短暫打開並穩定微觀層麵的額外維度通道來實現近乎無損的超光速能量輸運!這……這能徹底解決我們遠程武器能量衰減和大型護盾供能不穩定的問題!”
趙娜相較於鴻宇的狂熱,則顯得如同一塊亙古不變的寒冰。她依舊坐姿筆挺,表情冷靜,隻有飛速敲擊虛擬鍵盤和偶爾微蹙的眉頭顯示著她大腦同樣在高速運轉。她的主要任務是梳理、驗證、建立索引,並評估每一項被鴻宇“挖掘”出的技術的可行性、風險以及與現有體係的兼容性。
“理論模型初步驗證通過,”趙娜的聲音平靜無波,調出一係列複雜的數據曲線和風險概率圖,“但是,鴻宇,製造‘虛空纖維’需要一種我們數據庫中尚未記錄、理論預測存在於超新星殘骸內部的特殊粒子作為催化劑。以我們目前的探測和采集能力,獲取概率低於百分之零點零三。而且,強行打開額外維度的操作,存在百分之十七的概率引發不可控的空間畸變,風險等級:極高。”
她的冷靜如同一盆冷水,澆在鴻宇燃燒的激情上,但也迫使他從純粹的興奮中脫離,回到現實的土壤。
“我知道風險……”鴻宇煩躁地抓了抓頭發,“但你看它的潛力!如果我們能找到替代材料,或者找到安全開啟維度的方法……”
“那就先把它標記為‘遠期理論儲備’,優先級下調。”趙娜不容置疑地將該項技術歸類,動作利落,“我們現在需要的是能夠快速轉化為戰鬥力、並且風險可控的技術。看看這個——‘結晶化能量電池’,雖然能量密度不如‘虛空纖維’理論值,但其製造工藝與我們的納米晶體沉積技術有百分之四十的相似度,改良成功率預估在百分之六十五以上,能短期內提升我們所有能量武器的持續作戰能力百分之二十。”
鴻宇看著被趙娜篩選出來的、相對“平庸”但實用的技術,有些不甘,但也知道她是對的。遺產數據庫如同一座藏有神器的寶庫,但他們現在需要的,是能夠立刻用來加固城牆、鍛造利劍的鋼鐵和圖紙,而不是那些需要神靈之力才能揮舞的終極武器。
“我明白,”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飯要一口一口吃。我們先從能量核心和材料學入手。不過趙娜,‘秩序重構原理’……我總覺得,這才是遺產的核心,是所有技術的基石。我們不能隻滿足於應用層麵的技術,必須嘗試理解它背後的‘道’。”
趙娜點了點頭,調出了關於“秩序重構原理”的、更加抽象和艱澀的部分。“原理涉及對宇宙基本常數的局部微調,對熵增定律的有限度逆操作。理解它,需要超越我們現有的物理框架。我建議,成立一個跨學科研究小組,包括理論物理、數學、甚至哲學領域的專家,共同攻關。”
“同意!”鴻宇立刻響應,“我去找艦長申請權限!這東西一旦有所突破,帶來的將不是某一項技術的革新,而是整個科技樹的躍升!”
就在兩人初步規劃好研究方向時,一則來自龍吟基地的緊急通訊接了進來。畫麵中是宏宇,他臉上帶著興奮和焦急混合的神情。
“鴻宇!趙娜!你們那邊關於能量核心穩定性的研究有進展了嗎?我們重建基地能源中樞,想嘗試應用一些遺產裡的高效轉化技術,但幾次模擬運行都出現了嚴重的能量諧振失控!差點把臨時反應堆給炸了!”
鴻宇和趙娜對視一眼。這就是他們現在麵臨的現實——即便拿到了先進的圖紙,如果沒有理解背後的原理和具備相應的工業基礎,盲目套用隻會帶來災難。
“把數據傳過來!”鴻宇立刻說道,“我們剛剛解析出一種‘諧振緩衝層’的設計,或許能解決你們的問題。但是宏宇,記住,不要試圖完全照搬,要根據我們的材料和技術水平進行降級設計和本土化改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明白!快把設計圖發來!”宏宇催促道。
知識的汪洋已然敞開,但航行其中,不僅需要勇氣和熱情,更需要趙娜般的冷靜審慎,以及將宏大理論轉化為現實力量的智慧與耐心。第一場與遺產知識的搏鬥,在能源中樞的模擬爆炸聲中,悄然開始。
遺產解析中心內的氣氛,比起前幾日少了幾分初窺寶庫的狂熱,多了幾分深入骨髓的凝重。鴻宇和趙娜麵前的全息投影上,正展示著“秩序重構原理”中最基礎、也最核心的一個概念模型——“弦共振穩定場”。
那並非一個複雜的機械結構,而是一種描述如何通過特定頻率的“秩序能量”波動,去影響並短暫“固化”局部時空底層“弦”的振動模式,從而在這一微小領域內,創造出違背常態物理規律主要是熵增)的穩定環境。這可以說是“現實穩定錨”的理論基石,也是對抗“吞噬者”熵增領域的根本方法之一。
理解它,不僅僅是學習一個公式,更像是要求一個生活在二維平麵的生物,去理解並操縱三維空間的深度。這已經觸及了宇宙運行法則的邊界。
鴻宇感覺自己仿佛在攀登一座光滑如鏡、沒有儘頭的絕壁。他的大腦因過度思考而陣陣抽痛,無數次構建模型,又無數次因為無法理解的邏輯悖論或超出認知範疇的概念而崩潰。他時而盯著那變幻的模型發呆,時而在艙室內焦躁地踱步,嘴裡念念有詞,充斥著各種晦澀的數學符號和物理概念。
“不對……能量傳遞的邊界條件不對……如果按照這個諧振模式,穩定性連零點一秒都無法維持……”他猛地停下,雙手插入頭發,臉上寫滿了挫敗感,“這東西……簡直不是給人類學的!”
趙娜的狀態同樣不輕鬆。她的理性思維在麵對這種需要一定程度“超驗”理解的原理時,也遇到了巨大的障礙。她試圖用最嚴密的邏輯去拆解、驗證,但往往在某個關鍵節點,邏輯鏈會突兀地斷裂,仿佛缺少了某種決定性的“認知密鑰”。
“數據庫裡隻有原理描述和部分宏觀效應記錄,缺少最關鍵的‘意識介入’與‘能量調諧’的詳細映射關係。”趙娜的聲音帶著一絲罕見的疲憊,她指著一段看似矛盾的能量波形圖,“看這裡,要引發‘弦共振’,需要操作者自身的精神力或者說意識波動,與‘秩序’本源產生某種程度的共鳴,作為‘引信’。但這‘共鳴’如何量化?如何訓練?這更像是一種……哲學或者藝術,而不是科學。”
就在這時,鴻宇的目光無意中掃過了數據庫角落裡,一段關於某個以精神力量見長的已逝文明心語族)的記載。這個文明個體間通過純粹的意識波交流,甚至能輕微影響現實。他們的科技樹完全建立在精神能量的開發和應用上。
一個瘋狂的念頭如同閃電般劃過鴻宇的腦海。
“趙娜!我們可能方向錯了!”他猛地抓住趙娜的肩膀,眼神亮得嚇人,“我們一直試圖用純粹的數學和物理模型去完全解析它,但這原理本身,可能就需要一種非邏輯的、基於直覺和感知的‘理解’!就像心語族,他們不是‘計算’出如何運用精神力量,他們是‘感受’並‘引導’它!”
他激動地調出“現實穩定錨”的設計圖,“看!它的核心控製單元,有一個非標準的生物神經接口!林露能啟動它,不僅僅是因為密碼,更可能是因為她與宇宙花園連接後,獲得了那種與宏大秩序共鳴的‘感知力’!軍洛能感知能量流向,也是同樣的道理!”
趙娜愣住了,她習慣於一切皆可量化的世界觀受到了衝擊。但嚴謹的思維讓她迅速跟上鴻宇的思路:“你的意思是……要運用‘秩序重構原理’,尤其是高階應用,可能需要操作者具備特定的……‘靈性’或者‘感知天賦’?”
“至少是其中之一!或者是通過某種裝置來模擬、放大這種共鳴!”鴻宇興奮地來回走動,“我們不能隻把它當成一個冰冷的方程式!它是有‘生命’的,是宇宙秩序活生生的體現!我們需要找到與它‘溝通’的方式!”
這個發現,讓研究進入了全新的,也是更加艱難的領域。這不僅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對人類自身認知邊界的一次挑戰。
幾天後,在“守護者”號一個經過特殊屏蔽的測試艙內,第一次基於新理解的“秩序重構”實驗啟動。實驗對象是一小塊處於半衰期的放射性元素樣本。
鴻宇和趙娜沒有親自操作,而是由一位經過初步篩選、精神力閾值較高的科研人員,佩戴上連接著模擬“秩序共鳴”發生器的神經感應頭盔,嘗試引導發生器輸出特定的頻率,作用於那個放射性樣本。
全息屏幕上,代表樣本原子衰變率的曲線劇烈波動著。操作者緊閉雙眼,額頭沁出細密的汗珠,努力按照鴻宇和趙娜基於原理和心語族資料推導出的“引導意象”去集中精神。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衰變曲線依舊在自然衰變的範圍內起伏,沒有出現預期的穩定或逆轉跡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共鳴強度不足……頻率匹配度隻有百分之三十……”趙娜冷靜地報告著數據。
突然,操作者身體猛地一顫,發出一聲悶哼,頭盔上的指示燈閃爍起警告的紅光!
“精神過載!切斷連接!”鴻宇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