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號的會議室裡,氣氛凝重而專注。全息顯示屏上展示著複雜的能量流圖譜和神經連接模型,數據如瀑布般流動。團隊核心成員圍坐在桌旁,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疲憊,但眼中閃爍著決心的光芒。
“單一‘精神錨點’的負擔已經證明是不可持續的。”鴻宇的聲音打破了沉默,他的手在空中揮動,調出一組令人心驚的數據——那是軍洛在操作混沌場時承受的神經負荷峰值,“軍洛是我們中最堅韌的人,連他都幾乎被摧毀。我們不能指望任何人單獨承擔這個角色。”
周孜婷的目光掃過全場,最後落在仍略顯蒼白的軍洛身上:“你有什麼看法,軍洛?”
軍洛坐直身體,表情是一貫的冷靜,但微微緊繃的下頜線透露著他並未完全從創傷中恢複:“負擔確實極大。不僅僅是能量控製,還有...織暗者印記的反噬。單獨承擔風險太高。”
林露輕聲補充:“當我嘗試感知那個領域時,即使隻是邊緣接觸,也感受到了那種...吞噬性的空虛。需要一個更分布式的係統來分散這種壓力。”
鴻宇興奮地接話,調出一個新的模型:“這就是我提出的‘協同錨點’理論——不是依靠單一個體,而是由多人組成網絡,共同分擔精神負荷。就像分布式計算係統,但應用於意識和能量場控製。”
趙娜皺眉看著數據:“理論上有吸引力,但實踐中有無數問題。如何同步不同大腦的神經活動?如何分配負荷以避免局部過載?信息傳遞延遲如何解決?”
“問得好!”鴻宇的眼睛亮起來,“這就需要你的專長了,趙娜。我們需要設計一個精密的數據流分配係統,能夠實時監控每個節點的狀態,動態調整負荷分配。”
小七的聲音從會議室的揚聲器中傳來:“我已經模擬了137種可能的網絡配置。最有效的似乎是基於林露女士感知特性的星型網絡,但她作為中心節點可能承受過大壓力。”
林露的臉色微微發白,但眼神堅定:“如果那是必須的,我願意嘗試。”
“不,有更好的方案。”小七調出一個新模型,“基於諾德尼斯環境中的‘低語’模式,我建議采用完全分布式網絡,沒有單一中心節點。每個參與者平等地貢獻和接收,形成一個真正的意識共鳴網絡。”
軍洛皺眉:“這需要極高的協調性和信任。稍有不同步就可能導致災難性反饋。”
“正是如此。”鴻宇點頭,“但這正是我們的優勢——我們不是一個臨時拚湊的團隊,我們經曆過生死考驗,彼此信任。這種默契是無法量化的寶貴資源。”
周孜婷沉思片刻,然後問道:“需要多少人參與?”
“初步測試至少需要五人。”鴻宇回答,“理想情況下,最終網絡應包括所有關鍵操作人員,甚至可能擴展到全體船員,形成一種...集體意識防護場。”
會議室裡一陣沉默,這個概念既令人興奮又令人不安。
趙航打破沉默:“聽起來像是要變成某種群體思維生物。還能保持自我嗎?”
小七回答:“基於模型,個體意識不會融合,而是形成一種...共鳴狀態。就像樂器在交響樂團中保持獨特音色但共同創造和諧音樂。”
劉穎從醫學角度提出擔憂:“神經連接的安全性如何保障?大腦是非常精密的器官,強行連接可能導致不可逆損傷。”
“不會‘強行連接’。”鴻宇解釋,“我們將使用非侵入式神經接口,基於我們在諾德尼斯發現的技術原理。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從極低強度開始逐步增加。”
周孜婷最終做出決定:“開始準備測試。鴻宇和小七負責技術方案;趙娜設計數據流分配係統;劉穎確保醫療安全保障;林露和軍洛,你們是最了解那種感受的人,負責指導參與者如何感知和引導能量。”
接下來的48小時裡,探索者號變成了一個高度專注的實驗室。團隊成員分工合作,緊張而有序地準備著這項前所未有的實驗。
鴻宇和小七改進了混沌場生成器,使其能夠接受多個神經輸入源並整合輸出。趙娜開發了一套精密的監控係統,能夠實時追蹤每個節點的負荷狀態,並自動調整分配。劉穎準備了全套醫療應急方案和神經穩定設備。
最挑戰的是培訓參與者。除了林露和軍洛,首批測試還包括趙航、劉穎自己和鴻宇。趙航因其出色的反應速度和空間感知能力被選中;劉穎為了實時監控參與者生理狀態;鴻宇則為了直接調整技術參數。
訓練室內,林露正在指導大家如何感知和互動能量場。
“不要試圖用力控製,”她輕聲說,閉上眼睛示範,“更像是...邀請、引導。感受能量的自然流動,然後輕輕地施加影響。”
趙航做了個鬼臉:“這比開飛船抽象多了。我能感覺到什麼東西,但說不清是什麼。”
軍洛站在一旁,罕見地提供建議:“尋找你飛行時的感覺。不是控製飛船,而是與它成為一體,感受它的每一個響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穎點頭:“有點像手術中的微妙觸感。不是強行切割,而是順著組織的自然層次。”
鴻宇則完全從理論角度理解:“想象你在調節複雜係統的參數,但不是通過手柄,而是通過意念。”
經過密集訓練,團隊終於準備好了進行第一次“協同錨點”測試。
測試日,所有參與者聚集在專門改造的訓練艙內。房間中央是混沌場生成器,周圍放置著五個神經接口椅,呈五邊形排列。牆上顯示屏展示著實時數據和能量可視化圖像。
周孜婷站在觀察區,表情嚴肅:“記住,安全第一。有任何不適立即報告。小七,你全程監控,必要時立即中斷測試。”
“明白,艦長。所有係統就緒,安全協議已啟動。”
參與者們就位,神經接口輕柔地貼合他們的頭部。林露深吸一口氣,向眾人點頭示意。
“開始低強度連接。”鴻宇宣布。
一瞬間,五個人的身體都微微震顫。牆上顯示屏顯示神經同步率正在穩步上升:65...78...83...
“奇妙的感覺...”趙航喃喃道,“像是...同時在做夢和清醒。”
劉穎專業地報告:“生理指標穩定,但神經活動顯示高度同步化。林露,你能引導能量流嗎?”
林露點頭,閉上眼睛。慢慢地,房間中央的混沌場生成器開始產生微弱的能量場,呈現出柔和的漩渦模式。
“成功了!”鴻宇興奮地說,但儘量保持冷靜,“現在嘗試稍微增加強度。”
隨著能量場增強,參與者的表情開始變化。趙航的輕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專注;劉穎眉頭微皺;鴻宇完全沉浸在技術參數中;軍洛的表情變得銳利,如同即將投入戰鬥;林露則顯得既痛苦又愉悅,像是同時承受巨大壓力和巨大啟示。
“同步率90!”小七報告,“能量場穩定在預設水平的20。”
突然,顯示屏上出現一陣波動。趙航叫出聲:“哇!剛才那是什麼?像是突然失重又超重!”
軍立即回應:“集中精神!那是反饋波動,不要抵抗,引導它!”
林露的聲音帶著strain:“有...外來乾擾。不是諾德尼斯的低語,是彆的...更黑暗的東西。”
劉穎查看醫療數據:“軍洛的神經負荷突增!他的織暗者標記正在活躍化!”
周孜婷向前一步:“中斷測試!”
“不!”軍洛咬牙說,“我能控製。這是測試的一部分——學習處理乾擾。繼續!”
鴻宇調整控製參數:“重新分配負荷,將部分從軍洛轉移到我和趙航。”
趙航深吸一口氣:“來吧,我能處理。就像處理湍流飛行。”
慢慢地,波動平穩下來。軍洛的呼吸逐漸恢複正常,但額頭布滿汗珠。
“乾得好,團隊。”周孜婷的聲音中帶著罕見的讚賞,“繼續監測。”
接下來的半小時裡,團隊逐步增加能量場強度,學習如何協調應對各種情況。有時是外部乾擾,有時是內部不同步,有時是能量場本身的不穩定特性。
最突破的時刻發生在測試接近結束時。當能量場強度達到預設的50時,五個人突然同時吸氣。
“你們也感覺到了?”林露驚訝地問,“那種...完整的和諧感?”
趙航點頭:“像是所有樂器突然完美調音的那一刻!”
鴻宇興奮地看著數據:“同步率97!幾乎完美!能量場效率比單一錨點模式提高了300!”
軍洛的表情稍稍放鬆:“負擔...分散了。仍然沉重,但可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