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學校旁邊,宋華生對彭世凜說:
“小彭,你跟他們先回村中,我把這些文具拿給我兒子就回去。”
彭世凜連忙接話:“華生叔,反正我也沒啥事乾,我也去學校看看。”
“也行。你們三個回去吧,叫他們燒水燙豬毛,我很快就回去。”
若彭世凜沒猜錯的話,這宋華生應該是宋家莊的村長。因為他一舉一動都透著一股沉穩的主事風範。
彭世凜和宋華生進入這所全由石頭蓋成的學校。
學校很簡單,就一個操場,兩間教室連在一起。
宋華生介紹道:“左邊教室是1,2,3年級;右邊是4,5年級。”
這個年代小學是五年製。
可能因為學生人數少,或教室不夠吧,就幾個年級的學生擠在一起上課吧。
講課聲是從4,5年級教室傳來的;低年級教室很安靜,學生們應該在自己複習,畢竟一個學校就隻有一位老師。
彭世凜和宋華生來到高年級窗戶前,看見宋華生的兒子宋燁在認真給學生講課。
教室裡的孩子也挺多,有30來人,分四排坐。兩排靠左,兩排靠右,中間有一條一米寬的隔離帶。看這樣子,應該一邊是4年級,一邊是5年級。
這個年代龍國並沒有計劃生育政策,又沒有什麼避孕措施,所以家家都有幾個孩子,有這麼多孩子上學也不奇怪。
宋燁站在講台左邊,指尖敲了敲黑板上剛寫的“彩虹”兩個字,笑著開口:
“同學們,前天下過雨,傍晚太陽出來時,有人瞧見天上掛著彩色的橋沒?”
底下幾個孩子立刻舉手,宋燁點了個紮羊角辮的小姑娘:“小花你說說,那橋啥模樣?”
小花站起來,其實她身邊的同學都在嘰嘰喳喳與她一起講:“有紅有黃,有綠有橙,有紫有藍,彎彎的”,
聽學生講完後,宋燁才接著講:“那就是彩虹。咱們把‘彩’和‘虹’湊一塊兒,‘彩’是顏色多,‘虹’就是天上那道彎彎的光帶,合起來就是‘彩虹’。”
宋燁講課講得真好,而且他的人舉止端正,講課時眼神總跟著學生轉,特彆認真,是個適合當老師的樣。
宋華生說他去年才高中畢業,那他比彭世凜最多大一兩歲。
這時,學生們已看到宋華生。
這些學生大多是本村的,所以他們有的管宋華生叫叔,有的管他叫伯,大概是按照本村的輩分來稱呼的。
“宋老師,宋大叔伯)回來了!”
彭世凜見學生們看到宋華生如此高興,猜想宋華生肯定答應過給學生買什麼東西回來給他們吧。
果然,教室裡瞬間變得喧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