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祁默站在窗邊,看著窗外的燈火,心裡默念著這三句詩。
他不知道磐石取“大風”這個意頭,是不是有什麼深意。
是希望他像大風一樣,席卷三界?還是希望他像大風一樣,無堅不摧?
他沒問。也不需要問。
他隻知道,從今天起,他要為“三界爭鋒”,為這股“大風”,做準備。
準備,從極限淬煉開始。
接下來的七天,祁默從國安九處的特工,變回了那個近乎瘋狂的“玩家”。
隻是這次的“遊戲場”,不是舒適的網吧,不是安靜的房間,而是九處基地深處,那間絕密的頂級訓練室。
訓練室很大,有五百多平米,分成了四個區域:體能訓練區、神經反應訓練區、模擬沉浸區、恢複區。
裡麵的設備,全是國內最頂尖的,有的甚至是軍工級彆的;——普通人,連見都見不到。
負責訓練祁默的,有三個人。
體能教練,姓王,以前是特種部隊的教官,身材魁梧,胳膊上的肌肉,像鐵塊一樣,眼神銳利,說話像打雷。
神經反應教練,姓劉,是腦科學領域的專家,戴副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卻能在0.01秒內,做出最精準的判斷,手裡的儀器,能監測到神經的每一次微小波動。
模擬沉浸教練,姓趙,以前是職業電競選手,拿過好幾次世界冠軍,後來因為傷病退役,轉做了教練,對“長時間沉浸”和“遊戲策略”,有近乎偏執的理解。
這三個人,是九處專門為祁默找來的——目的隻有一個:在七天內,把祁默的身體和精神,打磨到“巔峰狀態”。
第一天,極限體能複蘇。
訓練室裡,冷得像冰窖。
金屬器械上,凝著一層薄薄的寒氣,用手摸上去,能冰得人手指發麻。
祁默穿了件黑色的緊身訓練服,衣服很薄,能清晰地看到他身上的肌肉線條——不誇張,卻很緊實,像藏著一股爆發力。
王教練站在他麵前,手裡拿著個平板電腦,上麵是祁默的體能數據。
“你的基礎很好,但不夠。”
王教練的聲音,像打雷一樣,震得人耳朵疼,
“‘三界爭鋒’是沉浸式遊戲,你要在裡麵待十幾個小時,甚至二十幾個小時——你的肌肉要能扛住,你的心肺要能撐住,你的身體不能垮。”
“今天的任務:負重深蹲,每組100個,做10組;負重臥推,每組50個,做8組;高強度間歇跑,每次400米,跑20次,中間休息不超過1分鐘。”
祁默沒說話。
他走到器械旁,拿起了負重片。
二十公斤的負重片,他加了兩個,掛在深蹲架上——總重量,四十公斤。
然後,他開始深蹲。
膝蓋彎曲,身體下沉,再站起來。動作標準,沒絲毫變形。
汗水,很快就從他的額頭滲了出來,順著臉頰往下流,滴在地板上,砸出小小的水印,很快又被蒸發掉。
他的呼吸,依舊很勻。
像鐘擺似的,沒亂過。
王教練站在旁邊,手裡的平板電腦,記錄著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
看著屏幕上的數據,王教練的眉頭,慢慢皺了起來——不是不滿意,是驚訝。
“再加十公斤!”
王教練喊道。
祁默沒停,繼續深蹲。直到做完一組,他才停下來,加了十公斤的負重片,然後開始第二組。
汗水越來越多,浸透了他的訓練服,貼在身上,像一層黑色的膜。肌肉開始酸痛,像有無數根針在紮,在刺。但他沒停,沒喊累,甚至連眉頭都沒皺一下。
他像一台精準的機器,在重複著同一個動作,卻又比機器多了一股韌勁——一股能扛住極限的韌勁。
直到做完第十組深蹲,他才停下來。
他扶著深蹲架,微微喘著氣,汗水滴在地板上,發出“嗒嗒”的聲音。但他的眼神,依舊很亮,沒絲毫的疲憊。
“休息五分鐘,開始臥推。”
王教練說,語氣裡,少了些剛才的嚴厲,多了些欣賞。祁默點了點頭,走到旁邊的椅子上坐下,拿起毛巾,擦了擦臉上的汗。
他沒喝水,沒說話,隻是閉著眼睛,調整著呼吸。
五分鐘後,他站起來,走到臥推架旁,開始了下一項訓練。
第一天的訓練,持續了八個小時。
當祁默走出訓練室的時候,天已經黑了。他的訓練服,能擰出水來,身上的肌肉,酸痛得像要裂開。但他的腳步,依舊很穩,沒絲毫的搖晃。
王教練看著他的背影,對著平板電腦,輕輕說了一句:“怪物。”
第二天,神經反應淬煉。
神經反應訓練區,比體能訓練區更安靜。
裡麵沒有金屬器械,隻有幾台特殊的儀器
——有頻閃燈,有高速移動的捕捉球,有模擬格鬥的投影設備,還有一台能監測神經波動的腦電波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教練坐在儀器前,戴著眼鏡,手裡拿著一個遙控器。
“神經反應,靠的不是眼睛,是‘感覺’。”
劉教練的聲音,很輕,卻很清晰,
“就像你的‘網感’,能提前感覺到數據流的變化;在這裡,你要提前感覺到‘信號’的變化——燈光的變化,球的軌跡,對手的動作。”
“今天的任務:頻閃燈刺激,你要在燈光變化的瞬間,按下手裡的按鈕;高速捕捉球,你要在球彈出的0.1秒內,抓住它;模擬格鬥,你要躲過投影裡對手的每一次攻擊。”
劉教練按下了遙控器。
頻閃燈亮了。紅的、綠的、白的、藍的……各種顏色的光,在祁默眼前閃爍,快得像閃電,晃得人眼暈,甚至有些惡心。
燈光每閃爍一次,就會有一個微小的“信號”,通過儀器,傳到祁默的耳機裡——那是一種極輕的、幾乎聽不見的“嘀”聲。
“在‘嘀’聲響起前,按下按鈕。”劉教練說。
祁默閉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氣。
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耳朵上,集中在那種“感覺”上
——他在尋找燈光閃爍的規律,在尋找“嘀”聲響起前的那種“預兆”。
第一次,他慢了。
“嘀”聲響起後,他才按下按鈕,屏幕上顯示:“延遲0.05秒。”
“不行。”
劉教練搖了搖頭,“要提前,要靠‘感覺’,不是靠耳朵。”
祁默睜開眼睛,點了點頭。
他再次閉上眼睛,這次,他沒再聽“嘀”聲,而是在感受燈光的“節奏”
——每一次燈光閃爍,都有一個微小的“間隙”,那個間隙,就是“信號”的預兆。
他在等那個“間隙”。突然,他感覺到了——燈光閃爍的節奏,有了一絲微小的變化。
他毫不猶豫地,按下了按鈕。
幾乎是同時,“嘀”聲響起。屏幕上顯示:“延遲0.00秒。”
劉教練的眼鏡,微微滑了一下。他抬起頭,看著祁默,眼神裡,有了一絲驚訝。
“再來。”劉教練說。
接下來的訓練,祁默像是開了“掛”。
不管燈光閃爍得多快,不管“嘀”聲多輕,他都能在最精準的時刻,按下按鈕。
屏幕上的延遲時間,始終保持在“0.00秒”,偶爾有一次,是“0.01秒”——他甚至提前了。
“開始捕捉球訓練。”劉教練說。
捕捉球訓練,比頻閃燈更難。
儀器裡,會彈出各種顏色的小球,速度快得像子彈,方向也不固定——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甚至有的會在空中變向。
祁默站在儀器前,身體微微前傾,像一隻蓄勢待發的豹。
第一個球彈了出來,是紅色的,速度很快,往他的左上方飛去。
祁默的身體,幾乎是本能地動了。
他的手,像一道閃電,伸了出去,精準地抓住了那個紅色的小球。
“啪”的一聲,小球在他手裡,被捏得微微變形。
劉教練的眼睛,亮了。
他按下遙控器,儀器開始瘋狂地彈出小球——紅色的、綠色的、藍色的、黃色的……快得像一場暴雨。
祁默的手,在眼前飛舞,快得看不見影。
每一個小球,都被他精準地抓住,沒有一個漏網。
他的身體,像一道靈活的影子,在儀器前移動,躲避著那些可能會撞到他的小球,同時又能抓住所有的目標。
劉教練看著屏幕上的數據——捕捉率100,平均反應時間0.08秒。
他放下遙控器,摘下眼鏡,揉了揉眼睛,然後重新戴上眼鏡,看著祁默,輕聲說:“你的‘網感’,在現實裡也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