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婉的離去,並未帶走“博古齋”內凝重的空氣,反而留下了一縷更加緊繃的弦。林墨獨自坐在昏黃的燈光下,指尖無意識地敲擊著老樹根茶海粗糙的表麵,發出沉悶的篤篤聲。與蘇婉的交鋒,像是一場高強度的精神馬拉鬆,雖然暫時過關,卻也讓他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如同走在兩根急速收緊的鋼絲上——一根是異常調查局越來越具穿透力的審視,另一根,則是那個無形無質、卻時刻企圖將他拖入厄運深淵的“能量糾纏體”。
編輯器界麵上,那猩紅的警告依舊刺眼,能量儲備在“秩序穩固”領域的持續消耗下,已經滑落至0.2單位的危險閾值,如同風中殘燭,隨時可能熄滅。一旦領域消失,那被暫時壓製的85的反噬效應將如潮水般湧回,後果不堪設想。
被動等待能量自然恢複太慢,且充滿不確定性。他必須主動破局,而破局的關鍵,似乎就在於蘇婉留下的那個暗示——“或許以後還會有需要請教的地方”,以及剛剛驗證的“解析異常物”途徑。
一個大膽而冒險的計劃,在他腦海中逐漸成型。他不能坐等調查局上門“請教”,他需要創造一個機會,一個能讓“墨師”合情合理地、主動地接觸並“幫助”調查局處理異常物品的機會,從而在獲取能量解析物品)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墨師”的價值和不可替代性,鞏固這個保護殼。
但這需要契機,一個能讓調查局感到棘手、不得不尋求外援的“問題”。
他回想起蘇婉拿出那個“無麵傀”時,符紙上那雖然複雜卻略顯生澀、能量流轉並非完美圓融的朱砂紋路。調查局的“專家”,似乎對這類真正涉及超自然力量的處理,並非完全得心應手。
也許……他可以“幫”他們製造一個不大不小的、恰好需要“墨師”專業知識才能解決的“麻煩”?
這個念頭極其危險,無異於玩火。但眼下,他似乎沒有更安全的選擇了。他需要策劃一次精準的“表演”。
首先,他需要一件“道具”。一件看起來古老、神秘,蘊含能量,但又不會過於危險,且其“問題”恰好能被“墨師”的知識體係所“克製”的異常物品。這東西不能憑空創造,那消耗太大且因果難測。最好是現實中已經存在,但未被調查局充分重視或正確理解的物件。
他再次動用那可憐的能量儲備,進行了一次極其精細且範圍縮到最小的推演:
【推演:在本市範圍內優先古玩市場、舊貨攤、民間收藏),尋找一件符合以下條件的物品:1.蘊含微弱但穩定的異常能量;2.能量性質偏中性或輕微負麵,易於引導;3.其能量失衡狀態能被‘風水’、‘蘊養’等傳統學說解釋;4.目前處於易獲取狀態。】
推演畫麵閃爍跳躍,消耗了最後0.1單位能量,終於鎖定了一個目標——城南“鬼市”淩晨開張的古董舊貨市場)一個老攤主手上,有一麵據說從黃河故道沉船裡撈出來的唐代“水心銅鏡”。鏡子本身品相一般,背麵綠鏽斑駁,但推演顯示,這鏡子長期埋藏於水底陰脈節點,吸收了一絲極微弱的水陰之氣,使得鏡麵偶爾會映照出一些模糊的、非現實的扭曲倒影,持有者會感到心神不寧,但並無實質傷害。攤主隻當是鏡子老舊,並未在意。
就是它了!能量微弱,性質明確水陰之氣),且其“問題”完全可以用“陰氣侵染,需陽氣調和”的風水理論來解釋和“解決”!
能量儲備徹底歸零。編輯器界麵變得極其黯淡,連維持自身顯示都顯得有些勉強。【警告:能量嚴重不足!部分功能受限!“秩序穩固”領域將於一小時後因能量耗儘而關閉!】
時間緊迫!林墨必須立刻行動。他摘下麵具,迅速換回普通衣物,從“博古齋”的後門悄然離開。此刻已是深夜,古玩街寂靜無人。他憑借著推演得到的模糊指引和自身對城市的熟悉,騎著那輛修好的破舊自行車,直奔城南鬼市。
失去了領域庇護,那熟悉的厄運感立刻如影隨形。一路上,自行車爆胎一次,差點被夜飆的摩托車撞到,甚至還遇到兩個醉醺醺的混混找茬,被他憑借還算敏捷的身手和冷靜的言辭勉強擺脫。到達鬼市時,他已是一身狼狽,氣喘籲籲,但眼神卻異常明亮。
在昏暗的燈光和雜亂的地攤中,他很快找到了那個目標攤位和那麵“水心銅鏡”。一番並不激烈的討價還價後,他用身上僅剩的幾百塊錢,將這麵蘊含著微弱水陰之氣的銅鏡收入囊中。
拿到鏡子的瞬間,他嘗試著進行了一次極其短暫的接觸性解析。
【接觸目標:水心銅鏡。解析中…獲取微量信息能量:+0.05單位。能量性質:水陰。可引導調節。】
雖然能量微乎其微,但驗證了可行性!這讓他精神一振。
來不及休息,他必須趕在領域失效前回到“博古齋”,並對這麵鏡子進行“加工”,為接下來的“表演”做準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回程的路同樣坎坷,但他心中有了目標,反而冷靜下來,規避了幾次明顯的“意外”。當他終於踉蹌著回到“博古齋”,重新開啟領域消耗了剛剛獲取的0.05單位能量,領域維持時間短暫延長),並將那麵銅鏡放在茶海上時,他才感到一陣虛脫般的無力。
休息了片刻,他強打精神,開始“加工”銅鏡。他不需要改變鏡子的本質,隻需要對其進行一次微小的“概念微調”,放大其水陰之氣對外界的影響,尤其是對特定類型能量比如調查局可能使用的檢測儀器或封印符籙)的輕微乾擾性,使其看起來像是一個“不穩定”的、需要“專業人士”調理的異常物。
這個過程需要精細操控,他集中最後的精神力,引導著那絲微弱的氣感,配合編輯器殘存的功能,對銅鏡的能量場進行了一次小心翼翼的“編輯”。
【對目標物品‘水心銅鏡’進行概念微調:增強其水陰之氣對外界能量探測的微弱乾擾效應,使其能量波動呈現‘間歇性紊亂’特征。消耗能量:0.04單位。】
編輯完成,銅鏡看起來並無變化,但林墨能感覺到,鏡麵散發出的那股陰涼氣息,似乎變得更加“活躍”和不易捉摸了一些。
道具準備就緒。接下來,是如何將這麵鏡子“送”到調查局眼前,並讓他們主動來找“墨師”。
他不能直接匿名寄送,那太刻意。他需要一個更自然的方式。他想到了王教授——那位常來圖書館、對他頗為賞識的老教授。王教授交友廣闊,其中似乎就有幾位是市博物館或文化局的顧問,與調查局可能存在間接聯係。
林墨構思了一個故事:這麵鏡子是“墨師”一位遠房親戚從黃河邊收來的,放在家裡總覺不安,於是托“墨師”看看。“墨師”看出鏡子有些“邪門”,陰氣重,尋常人鎮不住,本想自行處理,但自覺能力有限,恐生後患。聽聞官方有專門處理此類事情的部門隱晦指向調查局),又不好直接聯係,於是想通過王教授這位德高望重的學者,輾轉將鏡子和一份說明以“墨師”口吻寫的處理建議)遞交給相關部門,算是儘一份公民義務。
這個故事合情合理,既突出了“墨師”的識貨和謹慎,又展現了他的“局限性”和“社會責任感”,不會引起過度懷疑。
天剛蒙蒙亮,林墨便帶著精心包裝好的銅鏡和一份用毛筆小楷寫就、言辭懇切的說明信,來到了王教授常去的公園。他算準了時間,“偶遇”了正在晨練的王教授。
他將事情的原委編造的那部分)娓娓道來,語氣誠懇中帶著一絲憂慮。王教授對古物本就感興趣,拿起鏡子端詳,果然感到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涼意和心悸,再看完“墨師”的信,對這位神秘的圖書館管理員更是刮目相看,覺得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心懷正道,便爽快地答應幫忙轉交。
種子已經播下。現在,就是等待。
林墨回到“博古齋”,領域能量終於徹底耗儘,無聲無息地消散。那股令人窒息的厄運感瞬間回歸,但強度似乎比之前減弱了一些,仿佛持續的被淨化消耗了那“能量糾纏體”的部分力量。他必須忍受著這種不適,等待調查局的反應。
等待是煎熬的。每一分鐘都伴隨著各種小麻煩,但他咬牙堅持,全部心神都用來維持“林墨”這個身份的平靜表象,以及在腦海中反複推演與調查局下次見麵時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
兩天後,當林墨正在圖書館整理一批新到的期刊,同時費力地躲避著突然斷裂的書架隔板時,他的手機響了。是一個陌生的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