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記錄儀屏幕上那行關於地熱觀測站的信息,如同黑暗囚牢中突然透進的一縷陽光,瞬間驅散了機艙內彌漫的絕望陰霾。吳庸和小李的臉上重新燃起了希望,連呼吸都急促了幾分。
“第七地熱觀測站……距離五公裡……”淩霜重複著坐標,蒼白的臉上也恢複了一絲血色。她看向林墨,“這個距離,以我們現在的狀態,徒步過去風險很大。但……這是目前唯一的希望。”
林墨點了點頭,五臟六腑依舊針紮般疼痛,每一次呼吸都牽扯著受損的根源。他強撐著集中精神,調動起幾乎枯竭的信息感知能力,朝著東北方向延伸。
感知範圍被嚴重壓縮,僅有不到一公裡,且模糊不清,如同隔著一層厚厚的毛玻璃。但他依舊捕捉到了那個方向傳來的、微弱但持續穩定的地熱能信號,如同黑夜中的燈塔。
“信號確認存在。”林墨的聲音虛弱但肯定,“路徑……需要規劃。編輯器,結合現有地形數據與生命信號掃描,規劃通往坐標點的最安全路線。”
玉簡的光芒如同即將熄滅的餘燼,艱難地閃爍了幾下,反饋回一條曲折蜿蜒的路徑,儘量規避了編輯器掃描到的幾處微弱但存在的生命反應區,以及一些地形上的險峻地段。
“路線規劃完成。預計徒步時間:4至6小時。警告:主體狀態極差,無法承受高強度戰鬥或複雜能力使用。”
4到6小時……對於狀態完好的幸存者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他們這支傷痕累累、幾乎彈儘糧絕的隊伍,無異於一場生死考驗。
“我們必須立刻出發。”淩霜當機立斷,“蘇茜的維生艙能源支撐不了多久。”她看向吳庸和小李,“我們需要製作一個擔架,輪流抬著蘇茜。把所有能帶上的食物、水、還有那點急救藥品都帶上。武器……有什麼拿什麼。”
吳庸和小李立刻行動起來,在廢墟中翻找可用的材料。他們拆下了一些相對完好的合金板和一截還算結實的電纜,勉強拚湊出一個簡陋的擔架。食物和水的確所剩無幾,僅夠幾人維持兩天的最低消耗。武器方麵,隻有吳庸手中那把能量見底的脈衝手槍,以及小李找到的一根沉重的金屬管。
林墨嘗試調動一絲源血之種的力量修複自身,但效果微乎其微,反而引來了更劇烈的咳嗽。他意識到,常規的恢複方式在目前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行不通。他的意識再次沉入識海,凝視著那些在信息奇點中記錄下的、蒙塵的規則雛形。
“編輯器,分析信息側碎片記錄的‘存在定義’與‘物質結構’雛形,嘗試推演低消耗狀態下,對非生命物質的‘信息編織’可能性。”
他不再追求強大的攻擊或防禦,而是轉向更基礎、更本質的應用——利用信息層麵的權柄,直接影響物質的“狀態”。
玉簡與信息側碎片的光芒極其微弱地交融著,如同風中殘燭在進行著精密的計算。片刻後,一段極其簡化的、關於物質“結構強度”與“能量傳導效率”的信息編碼模型,浮現在林墨的感知中。
【信息編織·基礎結構強化】
他伸出手,手指輕輕拂過那個簡陋擔架上最脆弱的一處連接點。沒有光芒閃耀,沒有能量波動,隻有他精神力的極其細微的傾注,如同最精密的針線,將那段簡化的“強化”信息編碼,“編織”進了那塊合金的微觀結構信息層麵。
刹那間,吳庸和小李感覺手下的擔架似乎……“結實”了一點?那種搖搖欲墜的感覺減輕了少許。並非物理形態的改變,而是其物質內部承載“結構強度”這一屬性的信息被短暫地、微弱地提升了。
成功了!雖然效果極其有限,且持續時間未知,但這是一個全新的方向!不依賴大量能量,而是直接修改物質的“屬性信息”!這對修複工具、甚至未來修複運輸機都可能至關重要!
林墨的精神力也因此消耗了一絲,讓他本就蒼白的臉色更添一分透明。這能力對精神專注度的要求極高,在虛弱狀態下使用更是艱難。
“可以了……出發吧。”他喘息著說道。
一行人離開了已成殘骸的“灰鰭鯊”,踏上了前往地熱觀測站的求生之路。淩霜走在最前麵,靈能枯竭讓她失去了大部分感知能力,隻能依靠肉眼和經驗警惕四周。吳庸和小李抬著蘇茜的擔架,步履維艱。林墨走在最後,每一步都如同踩在棉花上,需要耗費巨大的意誌力。
雷鳴山脈邊緣的地形崎嶇不平,布滿了鋒利的碎石和深不見底的裂縫。空氣中彌漫著硫磺的氣息,遠處隱約傳來低沉的、仿佛山腹蠕動的轟鳴聲。天空依舊陰沉,鉛灰色的雲層低垂,仿佛隨時會壓下。
按照編輯器規劃的路線,他們避開了幾處可能有變異生物巢穴的洞穴,繞行了一段陡峭的崖壁。路程比預想的更加艱難。不到一個小時,吳庸和小李就已經氣喘籲籲,汗水浸透了他們破爛的衣物。擔架上的蘇茜雖然生命體征平穩,但長時間的顛簸顯然不利於她的恢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墨的情況更糟。身體的劇痛和精神力的過度消耗讓他視線模糊,幾次差點摔倒。他不得不頻繁地停下來,依靠著岩石喘息。信息感知能力時斷時續,無法提供有效的預警。
“休息……十分鐘。”淩霜看著林墨搖搖欲墜的樣子,果斷下令。她自己也靠在一塊岩石上,抓緊每一秒恢複著幾乎不存在的靈能。
就在這時,林墨斷續的信息感知捕捉到了側前方一片亂石堆後,傳來了細微的窸窣聲和幾道微弱的、帶著貪婪意味的生命信號!
“有東西……在靠近……”他嘶啞地發出警告。
淩霜瞬間繃緊了身體,握緊了手中的能量短杖雖然已無法激發)。吳庸和小李也緊張地抓起簡陋的“武器”,將擔架護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