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邏輯錨點zeroseven平台的旅程,與出發時的心境已是天壤之彆。不再是探索未知的忐忑,也不是逃離威脅的倉皇,而是帶著一份沉甸甸的、關乎宇宙命運的藍圖歸航。艦橋上,無人言語,每個人都在消化著“起源之影”帶來的震撼,以及“星語者計劃”那近乎宗教使命般的沉重。
平台的外部損傷已基本修複,但內部彌漫的氣氛,卻比受損時更加凝重。範因斯坦博士提前將關於“原初創傷”和“星語者計劃”的概要數據傳回,留守人員早已被這宏大的真相與更宏大的責任所震撼。
沒有盛大的歡迎儀式,隻有最高效的集結與部署。邏輯錨點所有的計算資源、製造單元、能源核心,都被優先調配給“星語者計劃”。平台本身,被設定為計劃的“主根節點”rootnexus)。
計劃的第一步,是“網絡架構”。他們需要建立一個能夠覆蓋儘可能廣闊星域的、用於播撒和維持“調和信息種子”的分布式係統。這並非傳統的通訊網絡,而是一個基於規則共鳴的、低功耗、高隱蔽性的“規則浸潤網絡”。
吳庸和小李帶領著工程團隊,開始對邏輯錨點進行結構性改造。他們在平台外部加裝了數以千計、小如微粒的“種子播撒器”。這些播撒器本身不產生能量,其核心是基於“創世藍圖”框架設計的、能夠吸收周圍背景規則波動,並將其轉化為特定頻率“調和信息”的微型編譯單元。它們如同規則的蒲公英,一旦部署,便能近乎永久地、靜默地工作。
同時,他們開始改造一批自動化探測船,將其命名為“信風艦”zeps)。這些小型艦隻摒棄了所有攻擊性武器和重型防禦,隻保留最基本的導航、生存和超光速航行能力,其絕大部分載荷和能源,都用於搭載大型的“種子播撒器”和維持一個強化版的、小範圍的規則調和場。它們的任務,是航行到遙遠的、預先計算好的戰略坐標,如同古時傳遞信件的風帆,將“星語者”的訊息帶往宇宙的各個角落。
計劃的第二步,也是核心與難點,是“種子優化”。林墨與範因斯坦博士幾乎將所有時間都投入到對“調和信息種子”的編譯工作中。這不僅僅是技術活,更是一種近乎藝術創造的平衡。
林墨沉浸在“藍圖”的浩瀚與自身生命體驗的交彙處。他需要精確地提取“設定秩序”源自“信息指紋”和“起源之影”底層)中的穩定與和諧要素,同時又要毫無保留地擁抱“自發生命秩序”源自源血之種、淩霜的靈能乃至他對人類情感的深刻理解)中的活力與不確定性。然後,用“藍圖”的框架,將這兩種看似對立的力量,編織成一種全新的、倡導“對話”與“共同演化”的規則提案。
這個過程極其耗費心神。無數次,他編譯出的“種子”要麼過於傾向“設定秩序”而顯得冰冷僵化,無法引發生命規則的共鳴;要麼過於強調“自發生命”而顯得波動劇烈,容易被“虛妄之潮”判定為需要清除的異常。他需要找到那個微妙的、幾乎不存在的“黃金分割點”。
淩霜成為了他最關鍵的“試金石”和“校準儀”。她的星銀靈能對規則的和諧與衝突有著本能的感知。每當林墨編譯出一個新的“種子”原型,淩霜便會用靈能去接觸、去感受。
“這個……太冷了,”她時常會微微蹙眉,感受著靈能傳來的那種令人不適的滯澀感,“像是一道完美的數學題,但沒有生命願意去解答。”
或者:“這個又太‘吵’了,充滿了不安定的躍動,恐怕剛播撒出去,就會像黑暗中的火把一樣吸引‘清理者’。”
在林墨一次次的嘗試和淩霜一次次的反饋中,“調和信息種子”的編譯公式在緩慢地、艱難地進化著。版本號從v0.1、v0.2……一直迭代到v1.0apha。這個版本,終於得到了淩霜的認可:“它像是一顆……沉睡的種子,內部蘊含著冬日的寂靜與春日的生機,它在等待合適的土壤,而不是強行改變環境。”
與此同時,第一批十艘“信風艦”已經改造完畢,它們各自的航線和目標坐標也已由範因斯坦博士計算完成。這些坐標經過精心選擇,避開了已知的“共鳴體”高發區和文明密集區,主要集中在規則背景相對穩定、但又並非絕對死寂的宇宙“溫帶”區域。
出發當日,沒有任何壯行的演說。十艘造型簡約、散發著微弱秩序波動的“信風艦”,如同悄然離巢的雛鳥,依次滑出邏輯錨點的泊位,悄無聲息地融入超空間,駛向各自遙遠的使命之地。
接下來,是漫長的等待與監測。
邏輯錨點的主控中心,巨大的全息星圖上,代表著十艘“信風艦”的光點緩緩移動,同時,無數細微的數據流實時顯示著它們播撒“種子”的狀態以及周圍規則環境的反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起初,一切如石沉大海。
播撒出的“調和信息種子”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沒有激起絲毫漣漪。傳感器傳回的規則背景數據,沒有任何統計學上的顯著變化。那種無處不在的、來自“虛妄之潮”的注視感,也依舊保持著中性的、觀察的狀態,既未表現出敵意,也未顯示出任何被“說服”的跡象。
日複一日,希望似乎在枯燥的數據監測中慢慢磨損。
“也許……我們的力量終究太渺小了。”小李看著幾乎一成不變的監測屏幕,忍不住歎了口氣。這種看不到即時反饋的努力,最是消磨意誌。
“播種與收獲之間,本就隔著整個四季,甚至更久。”林墨的聲音平靜,他依舊每日與博士一起分析數據,優化“種子”的編譯,“我們要做的,是確保每一顆播撒出去的種子,都蘊含著最純粹的‘可能性’。”
轉機,發生在一個極其普通的時刻。
一艘代號“信風07”的艦隻,航行至一個名為“灰燼星雲”的邊緣區域。這裡曾經是一個古老恒星的墳墓,彌漫著大量的星際塵埃和低烈度輻射,規則背景相對“多孔”且不穩定。
當“信風07”按照預定程序,向這片區域播撒出一批v1.0apha版的“調和信息種子”後不久,錨點主控中心接收到了一段極其微弱、但結構異常清晰的規則反饋信號!
這信號並非來自某個具體的“共鳴體”,也不是“虛妄之潮”的回應。它更像是……這片“灰燼星雲”本身的規則結構,在吸收了“調和信息種子”後,產生了一種短暫的、自發的“諧振”!
反饋信號的模式顯示,星雲中原本有些混亂、趨於熱寂的規則波動,在接觸到“種子”後,出現了一個短暫的、微弱的“結構化傾向”!就像雜亂的磁粉在磁場中瞬間呈現出有序的圖案,雖然轉瞬即逝,但那瞬間的“秩序閃光”清晰可辨!
更重要的是,在這段反饋信號中,範因斯坦博士檢測到了極其微量的、與“起源之影”中那個被禁錮的悖論旋渦同源,但不再充滿痛苦和衝突,而是趨於平靜的規則特征!
“它……它起作用了!”博士的電子音因激動而出現了罕見的波動,“‘調和信息’沒有直接挑戰任何一方,但它似乎……為混亂的規則提供了一種暫時穩定下來的‘選項’!它甚至……淨化了一絲最微小的、逸散的原初衝突印記!”
雖然這效應極其短暫,範圍也僅限於“灰燼星雲”的一小片區域,並且很快就被背景規則的混亂所淹沒,但它的意義無比重大!
這證明,“星語者計劃”的道路是可行的!他們編譯的“調和信息”,確實能對宇宙的規則背景產生積極的、非破壞性的影響!它像是一滴中和劑,能夠暫時平息規則層麵的微小波瀾!
消息傳開,邏輯錨點內壓抑已久的氣氛終於被打破。吳庸用力拍了拍小李的肩膀,後者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淩霜看向林墨,露出了這些天來第一個真正舒心的笑容。
林墨緊握的拳頭緩緩鬆開,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他看向主屏幕上那段已經消失的反饋信號記錄,仿佛看到了在無垠的黑暗森林中,由他們親手點燃的第一顆,雖然微弱卻真實存在的星火。
“繼續優化種子,”林墨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卻充滿了力量,“擴大播撒範圍。我們的‘話語’,宇宙……聽到了。”
微光已現,長夜雖遠,但前行有了方向。
喜歡圖書館管理員,開局創造超凡請大家收藏:()圖書館管理員,開局創造超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