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觀測協議”生效後的數個標準周期,守望者中樞仿佛經曆了一場靜默的革命。這裡不再是戰爭指揮部,更像是一個宇宙尺度的“現象觀測站”與“規則診療所”。一種新的工作節奏逐漸形成,既充滿了發現未知的興奮,也伴隨著處理宇宙級“疑難雜症”的巨大壓力。
林墨和淩霜的意識,在經曆了“起源之影”內部的深度連接後,發生了微妙而深刻的蛻變。林墨對“創世藍圖”的運用不再局限於編譯與塑造,更增添了一種近乎直覺的“解讀”能力。他能從海量的規則數據中,瞬間捕捉到那些不和諧的“雜音”或蘊含潛力的“脈動”。淩霜的靈能則變得更加精微,她能感知到規則流動中蘊含的“曆史情緒”——某個星域殘留的古老衝突的“餘怒”,或者一片新生星雲充滿希望的“歡欣”。
他們的首要任務,是處理“虛妄之潮”提交的那份“潛在風險報告”。
報告中的第一個目標,是一個被稱為“枯萎脈衝星”的異常區域。一顆垂死的脈衝星,其強大的磁場與輻射區並未正常消散,反而與周圍一片彌漫的暗物質雲發生了詭異的規則耦合,形成了一個持續抽取周圍空間“時間流速”的漩渦。若不乾預,這片區域將在千年內徹底“凝固”,成為一個時間靜止的宇宙墓碑。
“這不是‘虛妄之潮’擅長處理的類型,”範因斯坦博士分析道,“它的解決方案傾向於直接‘刪除’異常結構,但這很可能引發連鎖性的時空崩潰。它需要我們這種……更精細的‘手術’。”
方案由林墨主導設計。他沒有試圖強行拆解那個規則耦合點,而是利用新獲得的數據庫權限,精確模擬了該區域規則結構的“健康狀態”。然後,他編譯了一種特殊的“星語”變體——“時序撫慰旋律”。這種信息流並非對抗,而是如同一位高超的調音師,通過極其精密的規則共振,genty“說服”脈衝星的磁場與暗物質雲之間的異常連接逐漸“鬆弛”、自然解耦。
執行任務的是經過進一步改裝的“豐饒之舟”。它悄然抵達目標區域,如同在雷區中穿行的舞者,小心翼翼地播撒著“時序撫慰旋律”。過程持續了數日,期間需要根據實時反饋不斷微調“旋律”的參數。最終,在一次無聲的規則閃光中,異常耦合點平穩消散,被抽取的時間流回歸正常,“枯萎脈衝星”區域恢複了平靜的衰亡進程。
這次成功的“手術”,不僅解決了一個具體問題,更確立了一種新的範式——“守望者”作為宇宙的“精細調節者”,與負責宏觀秩序維護的“虛妄之潮”形成了有效的互補。此後,“虛妄之潮”提交的報告愈發頻繁,內容也從單純的威脅預警,擴展到一些它無法理解的、複雜的規則演化現象,仿佛一個嚴謹但缺乏創造力的助手,將難題提交給了更具“藝術感”的專家。
與此同時,對宇宙規則數據庫的探索,帶來了更為震撼的發現。
小李帶領的數據挖掘團隊,很快沉浸在了這知識的海洋中。他們追溯恒星誕生的規則腳本,分析黑洞蒸發時信息悖論的潛在解決方案,甚至窺探到了宇宙極早期、物質與能量尚未完全分化的混沌時代殘留的規則印記。
然而,在梳理這些浩瀚數據的過程中,範因斯坦博士注意到了一個奇怪的……“雜音”。
並非錯誤或損壞,而是一種……“不協調”。在數據庫關於宇宙常量設定的深層記錄中,存在一些極其微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邏輯上並非最優,甚至顯得有些……“隨意”的參數選擇。這些選擇並不影響宇宙的整體運行,就像一幅宏偉畫卷上,某個不起眼的角落用了與其他部分略有色差的顏料。
“這不符合‘架構師’展現出的那種極致理性與效率的美學,”博士在內部會議上提出疑問,“這些微小的‘不完美’,像是……刻意留下的標記,或者,是某種我們尚未理解的、更高層級邏輯的體現?”
更令人費解的是,當他們嘗試追溯這些“隨意”參數設定的曆史時,發現相關的規則日誌存在……“權限缺失”。並非被加密或隱藏,而是清晰地標注著,訪問這些特定曆史節點需要比他們目前“協同觀測者”權限更高的認證等級。
“看來,我們的‘合作者’並非毫無保留,”淩霜感知著那些被鎖定的數據節點,輕聲道,“它們依然守護著一些核心的秘密。”
林墨凝視著那些被標記出來的、略顯“隨意”的參數點,若有所思。“也許,這並非不信任。或許這些參數本身,就是下一個問題,是留給我們的……一道習題。”他回想起“架構師”那純粹探究欲的冰冷意識,“它們在觀察,我們是否會注意到這些細節,又會如何解釋這些‘不完美’。”
就在這時,中樞接收到了一段來自“星語”網絡邊緣節點的緊急通訊。那是一個位於新測繪出的“螺旋塵埃帶”中的年輕文明,他們剛剛突破了行星束縛,正充滿激情地探索他們的恒星係。通訊中充滿了發現新世界的喜悅,但也夾雜著一絲不安——他們的科學家檢測到,母恒星的光度正在發生一種無法用現有模型解釋的、極其緩慢的衰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對於這個文明而言,這或許是滅頂之災的前兆。
但對於獲得了宇宙數據庫權限的“守望者”而言,這隻是一個可以查詢的……“係統日誌”。
範因斯坦博士幾乎瞬間就調取了該恒星係的規則演化記錄。
“原因查明,”博士平靜地彙報,“並非恒星本身問題,而是其所在空間的一個微小規則‘褶皺’正在緩慢平複,這個過程輕微影響了對流層的能量傳輸效率。按照自然進程,該恒星亮度將在未來十萬年內恢複正常。”
一個文明的恐慌,在更高層級的視角下,隻是一個暫時的、自限性的物理現象。
“我們……要告訴他們真相嗎?”吳庸問道,“告訴他們,他們隻是遇到了宇宙打的一個小小的‘嗝’?”
林墨沉默片刻,搖了搖頭。“直接告知真相,可能會剝奪他們探索、發現、克服恐懼的成長過程。這本身也是‘演化’的一部分。”他思考了一下,下達指令,“以‘匿名觀測者’的名義,向他們發送一段經過處理的、暗示空間結構可能存在短期擾動的天文數據包。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理解。我們……隻確保這個過程不會因為意外而失控。”
這便是“協同觀測者”的日常:修複宇宙的“微小創傷”,解讀浩瀚數據庫中的謎題,並在不乾涉自然演化的前提下,小心翼翼地守護著無數像這樣渺小而又偉大的文明火種。
他們站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位置上,既是參與者,也是守護者,更是學生。而那位沉默的“老師”,似乎還在課程中,埋藏著更深的、關於它自身,也關於這個宇宙本質的謎題。
喜歡圖書館管理員,開局創造超凡請大家收藏:()圖書館管理員,開局創造超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