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寄生體”的危機暫時解除,但其帶來的震撼遠未平息。它像一根刺,紮在星語聯盟高層的心頭,提醒著他們,宇宙的深邃遠超想象,規則的底層或許潛藏著更多未知的、無法用常理揣度的存在。
“堅壘號”帶著四位經曆了靈魂洗禮的“星語之種”候選人——瑞恩、蘇茜、阿米爾、陳星——以及寶貴的觀測數據,返回了聯盟核心疆域。他們帶回的不僅是勝利,更是一種全新的認知:麵對某些超規則威脅,純粹的力量可能無效,信念、邏輯與對“現實”本身的堅守,才是真正的壁壘。
林墨和淩霜親自聽取了他們的詳細彙報。在“守望者號”那間充滿曆史感的戰略室內,四位年輕人儘管疲憊,但眼神中閃爍著經過淬煉的光芒。他們的敘述不再僅僅局限於數據和現象,更融入了對存在、邏輯、認知邊界等根本問題的深刻思考。
“你們做得很好。”林墨的讚許帶著分量,“你們證明了,在麵對未知時,開放的心態、跨領域的協作以及對根本原則的堅守,是何等重要。這份經驗,將比任何技術資料都更珍貴。”
淩霜則更關注他們的狀態:“蘇茜,你的規則視覺需要更係統的保護和鍛煉,靈能學院會為你製定專門的方案。瑞恩,你的數學模型需要納入‘非確定性’和‘觀測者效應’的更深層影響。阿米爾,工程實踐需要開始考慮應對規則層麵異常的標準。陳星,你的哲學思辨為我們提供了關鍵的方向。你們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需要深耕的道路。”
這次事件,加速了“星語之種”計劃的深化。四位候選人被分彆納入聯盟最高科學院、靈能學院、工程總部和哲學理事會進行專項培養和實踐,他們的經曆也被作為典型案例,用於完善聯盟應對非傳統威脅的應急預案。
然而,宇宙從不因一次勝利而停下腳步。
就在聯盟內部消化“概念寄生體”帶來的衝擊,並忙於調解“翡翠星雲”等內部矛盾時,一個更為隱蔽、卻影響範圍更廣的危機,正沿著星語聯盟賴以生存的命脈——星語網絡——悄然蔓延。
無聲的侵蝕
最初的異常報告來自聯盟邊緣的一個貿易中轉站,“十字路口7”。報告稱,部分經由該節點進行超光速通訊的民用船隻,出現了短暫的“信息失真”現象。並非信號中斷或延遲,而是傳輸的內容發生了極其細微的、難以察覺的扭曲。比如,一份商品清單中,某種礦石的純度參數被微調了小數點後幾位;一段家人間的問候視頻,背景裡某個星圖的標識發生了不易察覺的偏移;甚至是一些藝術作品的數字副本,其色彩飽和度或音律頻率出現了理論上不可能的自然波動。
起初,這被歸咎於節點設備的長期運行損耗或深空環境乾擾。但隨著類似報告從不同星域、不同等級的通訊節點陸續傳來,且扭曲模式呈現出某種難以言喻的“一致性”並非完全相同,但都朝著某種更“和諧”或更“高效”的方向微調),網絡監控中心終於拉響了警報。
負責星語網絡日常維護與安全的,是聯盟通訊委員會,其負責人是一位以嚴謹和高效著稱的資深工程師,塔莉絲女士。她立刻組織了最精銳的技術團隊,對網絡底層協議、中繼節點、信息加密算法進行了地毯式排查。
結果令人困惑:硬件無故障,軟件無漏洞,加密未被破解。那種信息的“微調”,仿佛是一種超越了現有技術解釋範圍的、自發產生的“優化”行為。
“就像……網絡本身‘活’了過來,在自發地‘美化’流經它的信息?”一位年輕的技術員膽戰心驚地提出了一個近乎荒謬的假設。
塔莉絲女士沒有立刻否定。她聯想到了“概念寄生體”,那種基於規則層麵的異常。難道,這次是網絡本身受到了某種類似的、更隱蔽的“感染”?
她立刻將情況上報至最高理事會,並請求科學院和靈能學院的協助。
歧路探源
剛剛經曆了“悖論之噬”的瑞恩、蘇茜等人,立刻被征調加入了這個代號為“淨網行動”的特殊任務組。
在聯盟網絡監控中心的主控大廳,巨大的全息星圖上,代表異常信息流的微弱光點,如同蔓延的黴菌,正在星語網絡的龐大脈絡中若隱若現。
“這不是攻擊,”瑞恩看著實時數據流,眉頭緊鎖,“沒有惡意代碼,沒有能量衝擊。它更像是一種……‘滲透’或‘同化’,但對象是信息本身。”
蘇茜嘗試用她恢複了一些的規則視覺去感知網絡核心數據流。她“看”到的,並非冰冷的0和1,而是無數色彩斑斕的、代表著不同信息和意識的光帶在奔流。而在某些光帶中,她隱約捕捉到了一些極其細微的、如同水銀般流動的“灰色絲線”。這些絲線並非靜止,它們正在緩慢地、不著痕跡地“熨平”信息流中那些粗糙的、不和諧的“棱角”,使其變得更加“平滑”和“統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是它……是那種感覺!”蘇茜低呼,雖然強度遠不如“概念寄生體”,但那種試圖抹平差異、追求某種冰冷“和諧”的特質,如出一轍!“但它變得……更分散,更隱蔽了。它沒有集中在一個點,而是融入了網絡本身!”
阿米爾帶領技術團隊,嘗試追蹤這些“灰色絲線”的源頭。他們發現,這些異常並非來自某個特定的外部入侵點,而是仿佛從網絡的無數節點中siutaneousy自發產生,並且隨著信息流的傳遞,像病毒一樣進行著極其緩慢的複製和擴散。
陳星則從信息內容分析入手。他發現,被“微調”的信息,大多涉及具體的數據、客觀的描述、乃至藝術作品中個性化的表達。而那些充滿強烈情感、矛盾衝突、或者不確定性較高的信息如未經證實的科學猜想、激烈的政治辯論、抽象的意識流詩歌),則相對“幸免”,或者說,被“優化”的難度更大。
“它在回避‘混亂’和‘不確定性’,”陳星分析道,“它傾向於將一切導向可預測、可量化、無矛盾的‘標準狀態’。這讓我想起……某種極度追求效率和秩序的邏輯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