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可曾想過,大明火炮轟鳴時,為何大地顫動、光芒撕裂長空,聲勢如雷,震懾人心?”
“為何將士手中的兵器,若久置不用便會鏽跡斑斑?倘若不加打磨,終將化為廢鐵,再難殺敵?”
“還有……”
話音未落,整個大殿已然凝滯。
朱允熥再度開口,聲音平靜卻如重錘落下。
百官麵麵相覷,神情呆滯,仿佛被抽去了言語之力。
前一刻還在思索那些關於日月輪轉、四季更替、飛鳥翱翔而人隻能步行於地的疑問。
下一瞬,又一輪更為淩厲的問題撲麵而來。
朱允熥深深吸氣,目光如炬。
他問出了那個直指根本的謎題。
“為何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不停地呼吸?”
“在這呼吸之中……”
“流動的究竟是什麼?”
“為何我們離不開這看似無形的動作?”
“那進出之間的氣息,又是什麼?”
霎時間!
宮殿陷入死寂。
眾人心頭猛然一震,腦海中嗡鳴作響。這種學問,竟比方才所說的“物理”更加深邃、更加緊要!
不止如此。
它似乎超越了術數,也壓過了地理之學,隱隱透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分量。
“呼吸!”
“呼吸之間隱藏著什麼?”
“人為何非得呼吸不可?”
這一問,令所有人瞠目結舌,啞口無言。
“火炮為何爆裂如天雷?刀劍為何腐朽成渣?人又為何必須呼吸?三殿下,這些問題……當真有解?”
方孝孺猛地站起,厲聲質問。他已經無法再忍。若任其發展下去,儒門所持之道,豈不搖搖欲墜?
一旦根基動搖,
縱有萬卷經書,也不過是空中樓閣。
於是他反唇相譏:
“這些事,與剛才講的‘物理’有何不同?”
“不過仍是天地運行之理,何須另立一門學問?”
“呼吸之間,自然是‘氣’!”方孝孺臉色鐵青,但仍迅速回應。
“何種氣?”朱允熥立即追問。
“氣便是氣!乃天地間的浩然正氣,陰陽交彙之所生!”
方孝孺強硬作答,內心卻已波瀾起伏。
隨著時間推移,局勢悄然生變。
原本穩固的立場,如今竟似沙塔傾頹。
若在今日之前,他還自信能集結滿朝文武、天下大儒、萬千士子,合力抵製那位神秘皇長孫提出的“百工之學”。
可眼下,隨著朱允熥步步為營,條理清晰地闡述己見,
再加上這兩門嶄新學問橫空出世——
方孝孺終於察覺。
自己一方,已然落入下風。
眼前所見,並非虛妄臆測,而是他們從未觸及、甚至從未設想過的未知領域。
偏偏……
這些答案,正一點一點揭開世界的本來麵目。
這世間存在著許多無法解釋的奧秘,它們藏於風雲變幻之中,連古聖先賢也無法一一作答。
這種深不可測,令人心生敬畏。
“答案不對!”
話音落下。
朱允熥的目光再度落在方孝孺身上。
隨即,他環視大殿眾人。
“無論是方才那震天動地的火炮轟鳴,還是兵器上斑駁的鏽跡,又或是人的一呼一吸——”
“在大哥所賜的這本冊子中,都被歸結為同一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