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還記得我們之前和您說過的嗎?”齊泰緩緩開口。
朱允炆立刻點頭,“記得,先生說過,這可能是皇爺爺安排的一次秘密問策。”
“如今朝中最要緊的事,就是夏收,但皇爺爺堅持要看新法推行的效果,所以今年夏收尤為關鍵。”
“但許多地方已經陷入僵局,士紳豪商聯手,本地宗族勢力盤根錯節,還有官吏暗中勾結,甚至有王府在背後撐腰。”
“可以說,除了南直隸和幾個嚴格執行皇命的地區外,其餘地方都在觀望,根本不配合新政。”
“所以,皇爺爺勢必要打破這個局麵。”
齊泰微笑著點頭,“殿下果然聰慧。”
“正是如此。”
“殿下……”黃子澄適時插話,“這正是我們的機會!”
“各地藩王偏偏在這個時候與皇上對著乾,殿下隻要抓住這個時機,提出——”他目光一沉,看向朱棣所在的方向。
然後,擲地有聲地說出兩個字:
“削藩!”
一瞬間,朱允炆眼中閃出光芒,想起自己心中早已盤算的宏圖。
“對!”
“這是最好的時機。”
“藩王勢力太大,若不趁現在削弱,日後必成大患!”
“還有……”黃子澄繼續說道,“殿下既然要壓製藩王,就必須先建立自己的力量。”
“一鬆一緊,才是上策。”
“殿下提出削藩的同時,還要建議:財政三策不可操之過急,先在部分地區試行。”
朱允炆皺眉:“為何要這麼做?”
黃子澄笑道:“這是為了分化對手,爭取支持。”
“如今,各地藩王已經與士紳階層暗中靠攏,若隻談削藩,必然會遭到一致反對。”
“但如果一手給甜頭,一手揮大棒,那些人自然會重新衡量利害。”
“甚至,皇上也會覺得殿下思慮周全,有古代賢王的風範。”
朱允炆聽後頻頻點頭,滿麵歡喜。
“黃先生,您真是允炆的良師!”
黃子澄擺擺手,哈哈一笑:“殿下過獎了。”
“還有一件事!”
黃子澄遲疑地開口:“殿下,聽說皇上準備召集幾位翰林,由劉三吾牽頭,編一部《大明字典》,要把所有漢字都收進去,解釋清楚,再發往各地。”
“這是件好事,可字典終究隻是工具,還有那個……拚音,聽都沒聽說過。”
朱允炆急忙回應:“這事我了解,不過是部字典罷了,皇爺爺想讓百姓都能識字,這沒什麼不妥。”
誰知,黃子澄神色更顯遲疑:“不是這事,殿下,臣想說的另有其事。”
朱允炆皺眉:“哦?”
黃子澄咬了咬牙,終於開口。
“臣聽聞……那拚音字典的第一頁,第一個條目!”
“寫了兩個字!”
不等朱允炆反應,黃子澄脫口而出:“雄鷹!”
唰!
朱允炆剛剛還輕鬆的神情瞬間凝固!
他剛想說話,就在這時。
“皇上駕到!”
隨著內侍一聲通報,大殿眾人紛紛躬身行禮:“參見陛下!”
“免禮,今日不議朝政,有事快說!”
很快,老爺子走進大殿,坐上主位。
剛剛他去探望了沐王沐英,親自送去了藥,見病情略有好轉,才趕過來。
不過,他心裡仍有些納悶。
那封信隻說讓他來行宮,卻沒說具體什麼事,讓他頗為不解。
但既然來了,就先把事安排好。
老爺子掃了一眼眾人,開口說道:
“劉三吾,咱昨晚交代你的事,編《大明字典》,你可還記得?”
年邁的劉三吾上前一步:“臣記得。”
“好!”老爺子點頭。
“咱已寫好密旨,這件事由你全權負責,現在就去辦……對了,叫上解縉,讓他也參與。”
“遵旨!”
眾人看在眼裡,老爺子神色中透著沉重。
劉三吾也沒多言,直接領命。
隨後,他轉身離開。
朱允炆耳中,仍回響著那兩個字。
正想問個明白,老爺子忽然神情一冷,接下來的一句話,讓滿殿官員震驚不已!
“既然諸位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