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棣,你哪個子孫,又寵信太監?難道真要把大明毀掉才甘心?”
老爺子盯著朱棣,語氣冷得像冰,滿是怒火。
朱棣臉色鐵青,也忍不住怒道:
“這麼多兵馬,怎能說動就動?這小子,太不懂事!”
“隻是不懂事嗎?”老爺子聲音微微發抖。
因為,他已從那些“預言”中,預見了將要發生的事。
永樂年間雖強,但也隻是短暫的高光!
如今這一戰,明擺著要傾儘整個大明之力。
從北平一路北上,而領軍之人,又是個被太監牽著鼻子走的年輕皇帝。
這讓老爺子如何安心?
大明啊……
這等事情怎會落到如此……昏庸君王手中?
此時。
朱棣卻本能地沒有在意。
畢竟——
“五十萬大軍在手,這些可都是我那孫子朱瞻基留下的戰力!”
“是仁宣之治留下的底子!”
“就算出師不利,最多也不過是無功而返!”
朱棣如是說道。
但老爺子隻是冷笑一聲。
“是嗎?我們等著看……”
……
畫麵裡。
年輕的帝王朱祁鎮,不顧朝臣勸阻,堅持禦駕北伐,誓要討平敵軍!
然而——
天降暴雨。
道路泥濘不堪。
行軍途中,禦駕無故停滯於半道。
雨打風吹,朱祁鎮很快便生出退意,想要返宮。
但是——
數十萬大軍浩浩蕩蕩而出,連邊關都未踏出,便要折返,這等行徑,豈不淪為笑柄?
而朝中群臣對王振早已不滿。
王振見勢不妙,立刻以情動人。
“陛下,奴的家鄉就在那頭,奴從小入宮,家中貧寒,受儘譏諷!”
“若能此次榮耀還鄉,陛下親臨,奴站在鄉親麵前,身後是天子,那是何等風光!”
他一邊哭訴,一邊訴說心中的期盼。
朱祁鎮被說得動了心。
對這位寵信之臣,格外優待。
當即決定,繼續北進!
然而——
行軍途中,眼前是一片片農田。
王振再次進言:
“陛下,既然是禦駕親征,也該體察百姓耕作之辛苦,不如繞行一圈,再前往奴的家鄉!”
群臣怒斥——
“荒唐!這是國事,豈能隨意更改?”
“這是打仗,還是出來遊山玩水?”
“你這個閹人,該殺!”
眾臣聲聲責難,言辭激烈。
可終究無法撼動皇帝對王振的那份“情義”。
於是,大軍說退就退。
數十萬大軍,主力回頭,糧草輜重尚在前頭。
多麼“仁慈”的皇帝。
為滿足身邊宦官的願望。
為不踏壞百姓田地,彰顯親民。
竟讓大明數十萬精銳,折返繞路,再度北上!
然而——
這位年輕帝王,確實愚蠢。
將戰事當作兒戲。
但瓦剌的也先,卻不年輕,更不糊塗。
他冷靜、果斷、狠辣。
瓦剌騎兵一出,如刀鋒般直插明軍中軍大帳!
頃刻之間——
原本正在撤退的明君,突然間,徹底失控。
整支軍隊,連最近的“城池”都沒來得及進入。
就被困在了土木堡!
緊接著……
這位大明的年輕皇帝,連同兵部尚書、一群朝廷重臣與武將!
大明的數十萬精銳士兵!
大明近八成的實力!
就這樣……
以一種荒唐又極具戲劇性的方式落幕!
可大明將士的鮮血,卻將這片土地染成了猩紅色!
數十萬亡魂,仿佛全都纏繞在這位年輕皇帝身上!
久久不散!
一將無能……害死千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