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澄急忙上前,語氣急切:“陛下,臣以為,大明的問題不少……”
這一次,他格外謹慎,避開了那些敏感詞,隻說“問題”。
“以臣所見,第一,國家晚期的財政支出混亂,最終導致國庫空虛,朝廷無錢可用,再聰明的宰相也難辦事。”
老皇帝點頭,這話確實有道理。
“你繼續講。”
朱允炆眼中透出光亮,黃子澄繼續說道。
“第二,明末民變四起,歸根到底,是百姓吃不上飯,活不下去。這才爆發數十萬、甚至上百萬流民。”
“朝廷不斷派兵鎮壓,導致邊疆力量空虛。”
“顧頭不顧尾,最終釀成大禍。”
老皇帝微微頷首,“你在政務上的看法,倒是有幾分深度。”
被這麼一認可,黃子澄更加自信。
於是鼓起勇氣,說出心中最重要的一點……
“第三,也是最根本的一點。”
話音一落,黃子澄神態激昂,仿佛準備以死明誌。
“陛下為大明推行新政,卻屢遭阻撓。”
“而其中,阻力最大的,是各地藩王!”
“藩王勢力膨脹,心懷異誌,威脅皇權正統!”
“這才是大明後期禍亂的根本!”
“因此……”
他聲音鏗鏘,擲地有聲,在朱允炆激動的目光中,字字如錘!
“陛下……必須削藩!”
“而削藩……臣!”
“願從燕王開始!”
“陛下……必須削藩!”
“而削藩……”
“必從燕王開始!”
說完這句話。
整個大殿,驟然安靜!
站在一旁的武將陣營中,藍玉和傅友德都愣住了。
藍玉先是震驚,隨後冷笑,“這人到底懂不懂?亂說話!”
而傅友德若有所思,像是想起了什麼。
“或許,他是另有所圖……”
藍玉嗤之以鼻:“自尋死路罷了!這些文官對軍事一竅不通,淨瞎出主意!”
“天天嚷著削藩,我看二殿下也被他們帶偏了。”
“大明九大藩王鎮守邊疆,不隻是對抗北地敵人,還要防著其他未知威脅……”
“彆忘了,他們彼此之間也有製衡。”
“雖說我和燕王一向不對路,甚至交過手,但有一點我必須承認——燕王守在北境,整個大明才能安穩無事。”
“這話,老爺子當年親口講過。”
“真以為徐達和常遇春教出來的人,隻是個想著奪位造反的邊王?”
此時,連傅友德也忍不住點頭。
“也許是那黃子澄覺得,借著財政三策的勢頭,就能把這火燒到燕王頭上?”
藍玉立刻冷哼一聲,表示反對。
“但他們有沒有想過……”
“老爺子現在,為什麼要動燕王?”
“太子還在……”
“這幾個皇子從小,我們這些老將就跟著太子四處征戰,太子為了這幾個弟弟,也操了不少心。”
“燕王對這位大哥,一向服氣,也十分信賴。”
“當年燕王去北方就藩,太子親自送到了南直隸之外。”
“先不說兄弟情分。”
“真要動起手來,我們這些老家夥還在,太子也不是那……那二皇孫能比的,燕王也不是個不知道輕重的人。”
“老爺子憑什麼覺得,燕王會反?”
傅友德搖了搖頭。
“沒錯,老爺子就是老爺子。”
“大家以為,大明是靠我們這些開國武將撐起來的。”
“可真正懂兵的,還是老爺子。”
“他的眼界和胸懷……”
“大概是這些文臣這些年過得太安穩了,隻記得老爺子會殺人。”
藍玉再次冷笑了聲。
但隨即,他臉色微變,低聲說道:“說真的……你我這次不會真惹出大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