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中。
老爺子那股子狠勁兒,讓朱標覺得似曾相識。
他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父親。
那時的父親,不過占據一個濠州城。
可每當遇上“必須出手”的機會,他就格外亢奮。
就像現在這般。
“河西走廊,必須拿下!”
“帖木兒敢打我大明的主意。”
“那我大明,也該讓他嘗嘗什麼叫反擊。”
老爺子語氣堅定。
朱標卻遲疑道:“但朝中大臣說,大明是禮儀之邦,是大國。”
“該以大國的姿態,去幫扶周邊小國。”
“新糧的事……”
“他們也覺得,要展示出大明的格局。”
“格局?”老爺子眉頭一皺,冷哼一聲:“放屁!”
“什麼狗屁格局!”
“當年百姓吃不飽穿不飽的時候,怎麼沒人講格局?”
他盯著朱標,語氣沉穩卻帶著怒意:
“標兒,你要記住。”
“我們和他們不一樣。”
“如果是以前,或許我會信他們那一套禮義廉恥。”
老爺子頓了頓,收回目光,從地圖上移開。
坐回位置上,像是在說家常話。
“這幾天,我和你娘也在爭這件事。”
“她說,治國不是治家,讓我彆太計較。”
“可我說,治國就是治家。”
“先把家裡管好,才能顧及其他。”
“就說大明。”
“你我都看到了它的將來,你娘也夢見過。”
“既然我們都看到了,那就該明白。”
“外族,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
“他們就等著我們虛弱的時候,南下搶地、搶糧。”
“等我們強盛了,他們又裝可憐,把我們當成冤大頭。”
“這套路,從大宋就開始了。”
“所以,大明的百姓,必須先吃飽穿暖。”
“這新糧才剛出第一茬,頂多供應整個南直隸。”
“等第二批之後,才能推廣到全國。”
“外麵那些人,現在一個個跑來要新糧的種子?”
老爺子一聲冷笑。
“小國若半死不活,才最讓人安心。”
“等他們強了,咱們大明恐怕就得睡不安穩。”
朱標輕輕點頭。
老爺子的話雖粗淺,卻句句在理。
“那臣就明白了。”
“對。”老爺子應聲,“等懷城建成,咱們既要向天下宣布新糧麵世,也得親自接見這些使團。”
“對我們來說,河西走廊才是重中之重。”
“一旦通商,便能掌握更多情報。”
“大明不能坐等彆人南下東進。”
“我們要主動出擊,北伐西進。”
朱標無奈一笑,仍點頭讚同。
“爹,我還有個疑問,帖木兒是怎麼這麼快知道我們有新糧的?”
“嗯?”
老爺子皺眉,陷入沉思。
“我們和帖木兒之間,隔著一個東察合台汗國。”
“這消息本就不可能那麼快傳過去。”
“就算他們一收到消息,立刻聯絡他國,再調派人手,組織使團,至少也得半年時間。”
“可這才三個月!”
老爺子臉色越來越沉。
“給我查,徹查!”
朱標立刻應聲。
老爺子本還想問問軍器監的進展。
話還未出口。
“爺爺奶奶——”
小於謙蹦蹦跳跳地跑了過來。
五月一過,他已經四歲了。
這些日子以來,這孩子的聰慧,連老爺子都看在眼裡。
或許是因為當年在北京保衛戰中,看到那位於少保的風采。
老爺子便早早把這孩子當成未來大明的重要人物來對待。
“聽老二說,他還遇到楊士奇……五代內閣首輔!”
“我們的夢,現在連自己都分不清,到底是不是真的了……”
老爺子正說著。
忽然,幾人都注意到,小於謙手上攥著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