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慌了,她完全沒了主意。
跟朱允熥不一樣,他在朝中有天然的靠山。
他的母親,是前太子妃常氏。
正是開國名將,開平王常遇春的女兒!
要知道,整個大明,在洪武年間能被老爺子封為“異姓王”的,隻有兩人。
中山王徐達!
開平王常遇春!
朱允熥本身就有背景,現在又隨秦王下江南,一路聲勢浩大。
聽說南昌府那些士紳都被嚇破了膽,主動把家產捐出來當稅款。
秦王朱樉冷酷無情!
可最後為何沒動手?
是因為有三皇孫在旁勸說!
說他“明事理,為人和善”。
還嚴厲批評秦王……新法不究舊事!
這讓那些士紳感激不儘!紛紛響應財政三法!
你聽……
你聽這些傳言……
朱允熥的名聲,就這樣傳遍天下!
相比之下。
朱允炆對朱雄英的評價,始終停留在“聰明好學、賢明仁德”這八個字上。
但現在……
黃子澄叛逃的消息傳進京城。
兩件事一比較。
連自己的兒子,都比不上朱允熥?
而現在……
又冒出一個本該死去的朱雄英!
一想到這些,呂氏心頭就是一陣發涼。
“娘親!”
“還有更驚人的消息……”
她還沒緩過神來,朱允炆繼續說下去。
“爺爺已經放出風聲。”
“準了使團入京!”
“但同時……”
“爺爺決定在六月三日,公布大明最新的農業成果!”
“還將這段時間整理出的字典,以及多項技術成果,一並對外發布!”
“他要辦一場……”
“空前的盛會!”
“這場盛會,每一個對外公布的名稱……”
“以及整個活動本身!”
“都冠以‘雄鷹’二字!”
“六月三日!”
“《大明雄鷹盛典》!”
呂氏隻覺眼前一黑。
“六月三日?”
“這不是……”
朱允炆苦笑,“是大哥下葬的日子。”
“大明雄鷹盛典……”
“嗬。”
“這通俗得不能再通俗的名字!”
“老爺子到底想做什麼?”
呂氏連忙在心中計算時間。
“那不是……”
“七天之後?”
“沒錯。”朱允炆麵無表情,“七天之後。”
“使團入京。”
“雄鷹盛典。”
“這規模……”
“恐怕洪武二十五年以來,隻有老爺子登基、北伐元都那次,才能比得上。”
朱允炆癱坐在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