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除了她之外,各國使者也在逐句閱讀。
正如她所料,這首詩並不難懂。
很多人一眼就能看出意思。
高麗使團中。
一個操著生硬漢話的人開口了。
【沙場為國死、忠魂凜然在!】
“戰死在沙場,是為了國家,忠魂永存。”
“嗯!”
“如此忠烈之士,我們高麗也有。”
“效忠高麗王朝,正是我們提倡的儒家精神。”
高麗使者話音剛落。
朝堂上的氣氛驟然變冷。
幾位儒臣紛紛皺眉。
齊泰冷聲嗬斥:
“儒家精神是你們能說的?”
“儒學,是我們的根基!”
“高麗使者,你這是什麼意思?”
對方依舊不退讓,“我們祖先也信奉儒學,在高麗早已流傳千年。”
“明國的諸位前輩,文化屬於天下人,不必如此動怒吧?”
“放肆!你這等言語,豈能容得!”
文臣列中,一位蓄著山羊胡的老者怒不可遏。
“儒學!”
“是我等聖人孔子的學問。”
“豈能被你們隨意曲解!”
“你們這些蠻夷,真是糟蹋文化,愧對祖先!”
有性子剛烈的官員直接怒吼:“陛下,斬了此人,以正視聽!”
“這等行徑簡直毫無廉恥!”
“難道高麗的教育就是這般無禮?”
“那我所信奉的儒道呢……”
“那我漢人傳承的文字呢……”
“聽這賊子的口氣,似乎這些東西已經成了他們的了!”
“若真如此!”
“陛下若是征討高麗,老夫必定全力支持,儒學絕不能被此等賊人竊取!”
“此舉真是辱沒了祖宗啊!”
……
此刻,在桃源空間中。
朱雄英目睹這一切,也愣住了。
“這種無恥之事,竟已深入骨髓?”
“難怪這種習氣,能在後世的高麗廣為流傳,並引以為傲……”
“原來是代代相傳的結果?”
感歎過後。
朱雄英收回思緒,重新聚焦當前之事。
這首詩,意義重大。
不過,重點不在於詩的表麵含義。
而是在於它所隱含的深意!
正如老爺子先前所說。
雙方交換!
……
【血儘望明月,何時歸故鄉?】
這是詩的最後一句。
安南的陳青瑩再次開口。
“血已流儘,卻仍在仰望明月……”
“我曾讀過許多大唐的詩句,明月多用於寄托思鄉之情。”
“因此,這句應是表達……”
“臨終之際,望著明月,不知何時才能魂歸故裡!”
很快。
這首五言律詩,被她完整解讀完畢。
她目光靈動。
最後望向皇帝,總結道:“明國的陛下。”
“這首詩的意思,大概就是……”
“一位在外守城的老兵,白發蒼蒼,五十多年未歸故鄉……”
“隻因肩負使命。”
“至死未能回鄉。”
“血流儘,骨埋荒野……無人知曉!”
陳青瑩說完,眼中帶著幾分期待,望向在場的帝王。
心想,安南也許很快就能獲得新糧了。
可她隨即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