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端起茶杯。
“昔日的大漢是如此,大唐也是如此。若非玄宗李隆基後期沉溺享樂,放任安祿山坐大,大唐怎會由盛轉衰?最終覆滅?”
“再看大宋,宋國的皇室與製度,是我萬萬不能認同的。一個國家,不尚武,不進取。”
“甚至在靖康之恥後,到了南宋時期,還自毀長城,殺害為國征戰的將領。”
老者苦笑一聲,將茶水灑向地麵。
“這樣的王朝,還不如滅亡來得乾脆!”
他將茶杯輕輕放回桌上。
“如今的大明,如初升的朝陽,在洪武皇帝的帶領下,蒸蒸日上。”
“但洪武帝已經老了。”
“老了,就有變數。”
“就有從內部瓦解的機會。”
“中原人常說: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老者再次抿了一口茶。
“你們也不必太過憂慮,現在的大明……”
“我們確實比不上。”
他終於說出了自己對此行的真實看法。
塔裡古本想反駁,卻隻能輕輕一歎,作罷。
而莫古,則顯然不服。
“大明那些人,不堪一擊!我一人便能將他們儘數擊潰,在戰場上馳騁廝殺,如切瓜剖菜般輕鬆!”
“但他們有我們沒有的器械!那些器械,是我們無法抗衡的,所以,必須隱忍……”
祭祀低聲說道:“我們此行前來,終究是使者身份。”
“我們的任務是觀察,不是挑起事端。”
“眼下既不能動武。”
“那就得用彆的辦法。”
他忽然抬手指向前方幾位王爺。
“大明的內部,真的鐵板一塊嗎?”
“洪武皇帝年事已高,權力更替之際,人心浮動。”
“隻要手段到位……”
“他們能有的,我們也能擁有!”
“他們沒有的,我們同樣能奪來!”
“說到底,成敗在於手段。”
祭祀話音未落,緩緩起身。
“當然,我們此行,還有彆的任務。”
“諸國使團,皆奉大明為尊。”
“明日,便是那洪武皇帝傾力籌備的雄鷹盛典!”
“我們自然不會讓他們順遂。”
“適當展示實力,才是大國博弈的關鍵。”
聽到這話,莫古眼中燃起熾熱之色。
老者轉頭望向身後的四名弟子,“你們四人,是我多年親手雕琢的璞玉。”
“璞玉要成器,就得先打磨。”
“明日,隨莫古一同,攪亂那所謂的雄鷹盛典!”
“哼!”
“他們想在諸國麵前立威?”
“豈能讓他們如意?”
“是!”四名白衣男女齊聲應下。
隨行的使團勇士,也紛紛點頭。
老者見狀,那張蒼老的臉上,浮現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
“那麼,就讓我先在他們心中,埋下一點不安的種子吧。”
……
與此同時。
朱允炆一出現,宴會頓時安靜下來。
所有人目光落在他身上。
他神色緊張,但想到母親,便咬牙走上前。
來到朱標、晉王與燕王麵前。
“父親、各位叔叔!”
藍玉、詹徽、晉王等人紛紛看向他。
眼神中透出驚訝。
隨後,眾人不約而同地望向朱標。
這個二皇孫,昨日當眾說出那個震驚朝堂的“不”字!
原以為他會沉寂一段時日,沒想到這麼快便現身了。
此刻,朱允炆神情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