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切,正中塔裡古下懷。
他見局勢如預期發展,嘴角露出一絲陰笑。
“父皇,讓兒臣來答吧……”
正要開口,朱標上前一步,欲怒斥塔裡古。
可太祖卻抬手製止。
“不必。”
“問五龍?”
“好!咱就再講一遍。”
太祖先掃視一圈外國使團,再望向殿外的百姓,正色開口:
“咱從不信這些歪理邪說!”
“什麼五龍爭儲?”
“哼!”
“當年咱在皇覺寺當和尚,論起經文佛理,你們未必比咱懂得多。”
“這種說法,荒唐至極!”
“當年陳友諒稱帝,不也被咱一舉剿滅?”
“當年的大元,號稱天命所歸!”
“那是你們親口承認的正統王朝!”
“你們還尊元帝為共主!”
“可現在呢……”
太祖猛地揮袖,聲勢震天。
“早被咱趕到北邊,成了殘餘勢力。”
“帝王之相?那又如何?”
話音未落,塔裡古麵色蒼白,曾經臣服於元朝的高麗、東察合台汗國使者也都神情尷尬。
不過,幾個外國使節的臉色變化,太祖根本不在意。
他語氣一轉,回到正題。
“再說……這三代英主!”
“我開創了大明盛世,作為開國君主,稱一聲英主,不過分吧?”
台下,百姓們自發地點頭。
“陛下,您就是堪比秦皇漢武的千古明君!”
“若論為百姓著想,您就是千古第一!”
“是啊,當年您頒布的《大誥》,讓我們能狀告貪官,一路直通京城……”
“這些年,您一直在為百姓謀福祉!”
“您不是好皇帝,誰還是?”
百姓對洪武帝,確實是發自內心的敬重。
他們不像官員,每日活在皇權的威懾之下。
相反,這些年皇帝推行的政策,實實在在地讓百姓受益。
全國興辦教育,讓所有適齡孩童都能讀書!
頒布《大誥》,請先生教百姓認字,理解內容!
無論在哪,隻要受了冤屈,手持《大誥》,從縣衙一路告到京城都行!
對結果不滿意。
甚至能當麵見皇帝!
這樣的支持,前所未有!也正因為如此,百姓才真心認同。
老爺子聽後,眼眶泛紅。
他知道,表麵的恭維和發自內心的感激,是有區彆的。
老爺子繼續開口:“在我執政這些年,太子替我處理奏章、批閱公文、監國理政……任內仁德賢明,才有今日大明的安定、百姓的安居樂業!”
“太子功不可沒!”
“太子理政,武將服氣,文官也交口稱讚!”
“諸位,說太子是我大明第二代英主,你們可認同?”
在場之人,無論官員百姓,皆紛紛點頭。
這番話,大家都信服。
實際上,百官心中更期盼的是——太子朱標早點登基,陛下您也該退位了。
老爺子看懂了這些人的眼神。
但他並不惱怒,反而,他由衷地感到高興!
“那再說說第三代英主……”
“各位百姓,懷城的父老鄉親們……”
“還記得當年湖廣鬨水災,十幾萬災民來到這裡,朝廷當時也沒有糧食!”
“但你們是怎麼活下來的?”
“當初建這懷城時,朝廷拿不出銀子,你們現在所住的這座不遜於皇城的城池,又是怎麼建成的?”
“糧從哪來?錢從哪出?”
這一刻,老爺子語氣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