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
歲月更替,山河變換。
父親完成了建國大業。
國號:大明!
年號:洪武!
朱標作為長子,性格寬厚,處事得體,在諸位弟弟中威望極高,滿朝文武也皆對他敬重有加。
於是順理成章,他成了大明的太子,協助皇帝,執掌朝政。
新朝初立,百廢待興。
大明元年。
一切都在平穩推進。
直到那一天。
朝中群臣以“太子不可無正妃”為由,向皇帝提出——“遴選太子妃”。
朱元璋將他叫到身邊,第一次以父親的身份,認真打量著已經長大的兒子。
起初有些感慨,但他也很清楚,作為一國太子,最基本的職責,就是立後、傳嗣。
“你心裡,可有中意的女子?”
正值中年的朱元璋,看著自己最滿意的長子。
他毫不懷疑,自己打下的江山,交給這個兒子,一定能治理得井井有條。
他就是自己最信賴的接班人!
因此,長子之妻,老朱家第一位太子妃,必須慎重挑選,細細斟酌。
“元朝那邊留下的舊臣,希望我選那位早年做過宰相的人家女兒,作為太子妃。”
“這樣,那些舊臣的心思也能少一些。”
“轉而專心輔佐你,把大明治理好。”
此時的朱元璋,已在案上鋪開幾份奏折,讓兒子一一查看。
身為長子,監國太子。
這些日子以來,朝中一些奏章與旨意,都是朱標親自批複的。
對近來朝局的變化,他再清楚不過。
這時,朱元璋又拿出一份奏折。
“這份,是東南士族的意思。”
他起身,看著兒子緩緩說道:
“他們說,如今國基初定,可朝廷之中,武將太強勢。”
“不能再讓他們地位更高了。”
“選妃之事,文臣意見當重,武將亦不可偏廢。”
“他們一致推薦的,是來自東南吳家的姑娘。”
朱元璋笑嗬嗬地望著兒子,語氣輕鬆地調侃:“聽說是江南難得的美人,你要是真娶了她,咱們老朱家的子孫,個個都得長得端正。”
說完後,他順手指了指桌上散落的奏章,“這些都是大臣們送來的名單。”
“你喜歡誰,咱就定誰。”
頓了頓,朱元璋注視著眼前這位承載著他所有希望的兒子。
“孩子,你也終於長大成人了。”
朱標低頭,望著桌上堆疊的數十份奏折。
這些奏章裡,幾乎列出了所有與他生辰八字相合的女子。
有前元舊臣的女兒,有東南名門的閨秀,有太常寺官員的親屬,也有各路武將的千金!
但偏偏……
沒有那個他“真正想看到的名字”。
朱標站定,仿佛認真翻閱良久。
可誰也不知道,他其實一眼都沒看進去。
片刻後,他平靜地開口:
“孩兒一切聽從父親安排。”
“聽爹的?”
朱元璋大笑出聲。
“不愧是我朱元璋的兒子,乾脆,我都替你想好了。”
“挑來揀去多麻煩。”
“要我說,全都娶了!”
“日子久了自然有感情,看哪個順眼,就立為太子妃!”
“或者,誰先給咱生個大孫子,誰就是第一妃!”
朱元璋說得興致勃勃,一邊說還一邊拍著大腿。
這番話讓朱標也不由得笑了。
他打趣回應:“這話要讓娘聽見了,我就告訴她去。”
“你小子!”
朱元璋笑著拍了拍兒子的肩膀。
一個皇帝,能和兒子如此親近,從兒時到成年,毫無隔閡,甚至如尋常百姓般談笑風生,古往今來,他朱元璋恐怕是頭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