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瀧玉望著朱允炆。
“夏季剛過,秋季將至。”
“在寒冬來臨之前,草原部落總會清減人口,爭奪過冬的物資。”
“所以,也速迭兒南下,幾乎是必然之事。”
“說不定,草原各部會短暫聯手,聽從他這位‘新大汗’的號令。”
柳瀧玉語氣輕柔,卻掩不住內心真實想法。
“現在,也該為自己謀劃一下了。”
“妾身之前所說的話,殿下可有答複?”
“洪武帝坐鎮朝堂,整個大明都如同鐵桶一般,無人能動搖他的威信。”
“內部無從下手,隻能從外部打開缺口!”
“殿下!”
“請彆忘了,您的老師,是否還記得對您的那份情誼。”
如果是以前。
一提到黃子澄,朱允炆必定勃然大怒!
可如今。
一想到最近發生的種種事。
還有朱雄英再次現身。
他便一陣心煩意亂。
沉思許久。
最終。
朱允炆起身。
“大明需要的是一個仁厚的君主!”
“皇爺爺始終不明白這一點。”
“如今設立神威軍……”
“朱雄英掌控錢糧,已經點燃了大明的戰爭之火。”
“什麼軍事改革,這分明就是在為一場大戰鋪路!”
“好戰者,終將滅亡!”
“這不是功勞,這是災禍!”
朱允炆聲音複雜,卻異常堅定。
“作為大明的皇孫,血脈中流淌的是大明的血,我該為這個國家做點事。”
“隻要這一次,我守住初心,效仿唐太宗的魄力!”
“唯有我!”
“才能帶領大明走向更好的未來!”
柳瀧玉輕聲一笑,“殿下聰慧,那我們就從明天開始布局吧。”
“不!”
朱允炆猛地一揮袖,轉身就走。
“何必等到明天!”
“就是現在!”
……
此刻的齊泰,正為今日朝中之事滿心煩悶。
“皇上這般作為,分明是在助長軍中的好戰情緒!”
一口烈酒入喉。
正愁緒難解之時。
門外仆人送來了信件。
“老爺,二皇孫送來的信。”
“嗯?”齊泰一愣,連忙接過。
拆開信封,信中隻有兩句話。
“先生,近日秦淮河畔風光正好。”
“科舉臨近,先生不妨看看,我大明士子的報國之心。”
齊泰皺眉,一時不解其意。
許久之後。
他才似有所悟。
手中的信紙,悄然滑落。
眼中淚水熾熱,“好!好!”
“二皇孫沒有輸!”
“他終於懂得了什麼叫積蓄力量!”
齊泰想起,那天在夢境中。
他齊泰,已經是大明兵部尚書,真正意義上的位極人臣!
而大明的皇帝。
本就該是二皇孫!
如果不是黃子澄提出的“先弱後強”,以及臨陣更改的那幾條關鍵策略。
他們怎麼會失敗?
不過,現在也好……
“黃子澄這等人,不提也罷!”
“但殿下身邊,理應還有賢臣輔佐!”
“來人!”
“準備筆墨!”
忽然。
齊泰一聲吩咐,立刻有老仆端來文房四寶。
齊泰提筆,寫下一封信。
“馬上送去川蜀,請方大先生返京!”
方大先生。
正是方孝孺!
大儒宋濂的親傳弟子!
建文四傑之一!
寫完這封,齊泰仍感不足,又提筆寫下第二封。
“送去鬆月居士那裡!”
“守孝三年,也該回來了!”
鬆月居士……
練子寧!
也是後世所知的建文四傑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