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震動。
聖旨自宮城傳出,百官愕然,仿佛尚在夢中。
可細細回想,北疆急報頻傳,烽火連月不絕;太祖早前調兵遣將,糧草器械早已屯集如山。
種種跡象,早有端倪。
隻是——
“竟來得如此迅猛?”
“滿朝文武,竟無一人出聲阻攔?”
齊泰府邸深處,朱允炊攜柳瀧玉緩步而入。
此女近日與他形影不離,情意漸深。起初齊泰嚴詞勸誡,生怕惹怒太祖與太子,招致禍患。
但朱允炊執意不改,齊泰隻得沉默。
如今局勢陡變。
中樞下令征伐,戶部、兵部晝夜調度,軍資滾滾向北輸送。
令朱允炊不解的是,往常每逢戰事,總有文臣跳出演算利害,要求廷議定策。
這一次,卻詭異至極。
自昨日午後消息放出,滿朝緘默如啞。
直至今日早朝,群臣齊聲附和,主戰之音響徹大殿。
更令人震驚的是——
此時高麗內亂不止,燕王已露鋒芒,大軍壓境,意圖吞並。
大明竟要兩線出兵?
“祖父真的這般信任四叔?”齊泰低聲,眉宇緊鎖。
“是啊。”朱允炊輕歎,“他對燕王,實在太過倚重。”
“真正根源,其實在那些耐寒稻種,還有那位……皇長孫所獻的‘遼東千裡沃土’之策。”
“正是此策,讓老爺子下定決心,一戰定北疆,徹底掌控遼東之地。”
“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至於邊界推至何處,全憑燕王決斷。”
“而朝廷在北方的兵力部署,與往年相比,並未大幅增調。”
“唯一不同,便是那支由皇爺親手籌建的神威軍——確切地說,是已北上歸燕王節製的北平衛。”
如今朝野皆知。
當年太祖下令,由五軍都督府協同軍器監,秘密組建神威軍。
首支成建之衛,即為北平衛。
但這支軍隊裝備何等火器,戰力幾何,無人知曉。
所有檔案皆列“隱秘”,朝臣僅聞其名,不得窺其詳。
唯有太子與太祖親覽全卷。
“北平衛……”
朱允炊喃喃,目光微凝。
“祖父竟敢將如此利器,儘數交予四叔手中?”
他心中清楚。
那夜夢境中的血色殘圖,還有小院書房暗格裡翻出的零星冊頁——早已暗示這支軍隊,非同尋常。
大明軍器監究竟藏有何等“火器”,眾人皆心生好奇。
朝中無人知曉的秘密,卻被老爺子悄然送往北境,且全力支持。
這般舉動,令朱允炊心頭壓抑難平。
這些時日,祖父與父親對他不聞不問,縱使他在京中公然召集文會,也未曾有人召見過問。
可對那位四叔——
對那個曾在夢中起兵反叛的燕王,竟如此倚重!
內心的落差如烈火灼燒。
朱允炊幾乎失控。
“殿下!”柳瀧玉輕聲啟唇。
“妾曾聽聞,當年燕王離京前,皇爺攜他與晉王、太子一同前往拚音之鄉……或許,其中另有緣由。”
“拚音之鄉?”朱允墳並非初次聽聞此地名。
卻本能地排斥。
隻因那地方,總與“那位大哥”牽連不清。
“你是說,皇爺爺信任四叔,是因那次拚音之鄉之行?”
“或許如此。”柳瀧玉低語,“殿下何不去查一查?”
“不錯!”朱允炊目光一凜,“我該親自走一趟。”
“難道皇爺爺就不怕,四叔會顛覆大明江山?”
他緊握雙拳,心中翻湧著苦澀與不甘。
這段時間以來——
朱允通悄然現身,朱雄英神出鬼沒,連常氏也重現生機。
一切仿佛在將他推入絕境。
他好不容易在京中積蓄聲望,意圖重振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