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雖已窺見孫兒布局,但聽其直言“偽”字,仍覺心頭微震。
朱雄英語速加快,目光清明。
“魏晉之際,風氣已悄然轉移。”
“昔日推崇的大一統理念與血親複仇精神,漸漸失去了市場。”
“畢竟,九世之仇皆可報的信念,容易激起動蕩,統治者不願治下之人懷揣如此激烈的情懷。”
“於是,仁的概念被重新提起,禮的規範也被再度強調。”
“但此仁此禮,早已不是春秋時期的原貌。”
“實為後世儒者依據時局作出的新解。”
“孔子所傳之言有限,後來孟子倡性善,荀子論性惡,各執一說。”
“每個時代都需要適合自身的治理方式,儒家也不斷調整話語體係。”
“為的是與權力結構相合,構建有序社會,提供選才機製。”
“使其主張能融入現實,支撐政權穩固。”
“儒家從未停滯,始終隨勢而動。”
“曆經隋唐變革,兩宋發展,直至今日大明江山,儒學麵貌早已幾經更迭。”
“尚武之氣逐漸退潮,被文治教化所取代。”
“仁義道德、行為準則,則日益成為主流價值。”
“這並非倒退,反而有助於內部安定。”
朱雄英語氣平穩,條理清晰。
他意在說明:儒學本就處於持續演變之中。
抓住這一根本點,他的主張便有了立足之地。
既然如此,以“四書五經”為核心的科舉製度,自然也可更改。
話鋒一轉,他加快節奏,直入主題。
“如今提倡培養工匠,許多老派儒臣視為動搖根本之舉,以為是要廢除舊有科舉。”
“其實不然。”
“這隻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又一次調整。”
“漢代用人,靠察舉,由地方賢達推舉人才。”
“到了魏晉,風氣轉變,九品中正製取而代之,將人分等第,定高下。”
“及至隋唐,才真正開啟科舉之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那時的科舉,並不拘泥於一經一書。”
“國子監、太學、四門學之外,律法、書法、算術均有設立科目。”
“詩賦出眾者,亦能揚名天下,步入仕途。”
“宋代承襲遺風,詩詞仍受重視。”
“王安石主政之後,重心轉向經義策論,詩賦被視為旁枝末節。”
“由此一路演變。”
“如今大明科場,唯‘四書五經’是瞻,所有試題皆不出其範圍。”
聽到此處,馬皇後神情微肅。
她望著朱雄英,低聲問道:“雄英,依你之見,現在確實該改了嗎?”
這一問,重若千鈞。
曆史上的每一次思想更替,都是王朝深層變動的前奏。
夜色漸深。
馬皇後怔在原地,心頭掀起波瀾。她忽然意識到,自己或許從未真正看懂那個少年——她的孫子朱雄英。
起初,她以為他隻是想振興匠作、扶持百工。可隨著他言辭漸密,條理愈發清晰,她竟從中窺見一幅更大的圖景。
那不是簡單的技藝振興。
而是對整個大明選才體係的重塑。仿佛他正以言語為筆,在她麵前一筆一劃勾勒出新的“取士之道”。
若傳出去,恐怕滿朝文武都會震驚失語。
ps
更了這麼久,特彆感謝一直以來堅定支持井字的讀者朋友們!!
不對,應該是,讀者大大們!!
後續劇情會更加乾練有力,緊湊猛烈我可沒開車哦。)
希望大家能繼續支持!!!
還有,就是感謝這麼久以來打賞的大佬們,特列取了部分大佬的名字文字有限),排名不分先後,特彆感恩!!
gceea、靑嫣然、雄偉壯觀的陸展博、閣蘭達島的韓伊、東方明珠塔的朱慧芳、愛吃豆豉燜雞的幻龍、意難平的青春、追夢的zhu、二十四章經書、愛吃炒蝦米的廣淩子
祝願所有大佬們平安順遂、身體康健!!
喜歡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請大家收藏:()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