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林淵的喜悅,救世之路再添籌碼
柳如是的話,如同一根冰冷的銀針,精準地刺破了林淵心中那片因獲得神物而沸騰的狂喜,讓他瞬間從近乎神明的俯瞰視角,重新落回了這片滿是泥濘與塵土的現實。
是啊,一個絕妙的問題。
一個足以讓任何空想家啞口無言的問題。
無地,無人。
京城危在旦夕。
再神妙的種子,再頂級的謀略,若是無法在傾巢之前變為現實,便與畫餅充饑無異。
若是換做片刻之前,林淵或許還需要沉思許久,才能找出一個不那麼完美的答案。但此刻,這個問題落入他那被“頂級謀略”重塑過的腦海中,非但沒有引起絲毫的困擾,反而像一顆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的不是波瀾,而是一整套清晰、連鎖的應對方案。
他非但沒有感到被冒犯,反而發自內心地感到一陣愉悅。
這才是柳如是。
這才是他所期待的“同道”,他所綁定的“智者之心”。她沒有沉浸在被拯救的感動與對未來的虛幻憧憬中,而是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清醒的頭腦,抓住了整個計劃最致命的死穴。
林淵勒住馬,側過身,臉上的神情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瀾,但眼中的讚許卻毫不掩飾。
“如是,你問到了根本上。”
他沒有直接回答,反而抬起馬鞭,指向遠處官道旁一小撮正在艱難跋涉的身影。那是一家子流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男人挑著一個空空如也的擔子,女人懷裡抱著一個不知死活的孩子,後麵還跟著兩個踉踉蹌蹌的大一些的孩童。他們麻木地走著,像一群被風吹動的枯草。
“你看著他們,看到了什麼?”林淵問。
柳如是順著他的目光望去,那雙剛剛被智慧之光點亮的眸子,此刻也染上了一絲悲憫。
“我看到了……絕望。看到了饑餓,流離失所,看到了大明朝身上一道道正在流膿的傷口。”她輕聲說,這是她最直觀的感受。
“嗯。”林淵點了點頭,不置可否,隨即又道:“我看到的,和你略有不同。”
他的聲音壓得很低,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我看到了‘人’。一群被剝離了土地、宗族、鄉紳、官府等一切束縛的人。他們沒有過去,也看不到未來,他們的所有訴求,被簡化到了最原始的一點——活下去。誰能給他們一口飯吃,他們就能把命賣給誰。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廉價,也最寶貴的財富。”
柳如是心頭一震,有些難以置信地看著林淵。他描述的口吻,不像是在談論一群可憐人,更像是在評估一種可以利用的資源,冰冷、精準,不帶一絲多餘的情感。
林淵仿佛沒有察覺到她的驚愕,馬鞭又轉向官道兩旁那些因為戰亂而荒蕪的田地。野草長得比人還高,曾經的田埂早已模糊不清。
“那你再看這些地,又看到了什麼?”
“看到了荒廢,朝廷的無能,百姓的苦難。”柳如是答道。
“我看到的,是‘地’。”林淵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弧度,“是無主之地。它們被原來的主人拋棄,被路過的官僚無視,被南逃的富商嫌惡。它們就像被丟在路邊的銅錢,沒人願意彎腰去撿,因為所有人都覺得它不值錢,甚至會帶來晦氣。可這恰恰是我們的機會。”
他收回馬鞭,目光重新鎖定了柳如是,那雙深邃的眼眸裡,閃爍著一種近乎瘋狂的、理性的光芒。
“你問我地在何處,人在何處。如是,你看到了嗎?他們就在我們眼前,遍地都是!這場吞噬大明的災難,恰恰為我們掃清了最大的障礙。它把無數的無主之地和無根之民,像禮物一樣,呈現在了我們麵前。”
“我們不需要去和那些士紳豪強爭奪良田,因為荒地有的是。我們也不需要費力去募兵,因為流民有的是。李自成能用‘不納糧’的口號席卷中原,我們就能用實實在在的土豆,讓他那句口號變成一個天大的笑話!”
“所謂‘無人無地’,從另一個角度看,便是‘無牽無掛’。我們像一張白紙,可以在這片廢墟之上,畫出任何我們想要的圖景,而不用顧忌任何舊有的規則和勢力。這,才是我們最大的籌碼!”
一番話說完,柳如是徹底怔住了。
她感覺自己渾身的血液都在倒流。林淵的這番話,徹底顛覆了她過去二十年建立起來的所有認知。那是一種她從未接觸過的思維方式,它無情,它冷酷,甚至帶著一絲對生命的漠視,可偏偏,它又指向一個拯救生命的目標。
她仿佛看到了一頭蟄伏在儒雅外表下的猛獸,正用一雙冰冷的金色瞳孔,審視著整個亂世,將所有的災難、悲劇、苦難,都量化成了可以利用的數字和籌碼。